当前位置:>>

明年地产市场并不悲观

2005年12月26日 19:19:09来源:东方早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中国市场的区域差异性是比较大的,在房地产领域也是如此,即便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各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在住交会期间,来自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的业内人士就围绕着各自的区域楼市发展各抒己见。

  长三角楼市在向买方市场转变

  “长三角楼市已明显是买方市场。”中原(中国)董事总经理黎明楷在住交会上表示,宏观调控在长三角地区已收到了预期效果,市场开始平稳下滑,并表现出市场供大于求的特征。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上海市一手住宅成交量在7月份时跌至谷底,仅为77.91万平方米,而后逐步平稳回升,9~11月的月平均住宅成交量为154万平方米,相当于今年最高峰1月份成交量的55%;价格方面,除个别楼盘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外,其余楼盘均保持平稳走势。

  但市场供求关系已明显转向买方市场。4月份以来市场一直陷入供过于求,截至2005年9月,上海市全市商品住宅批准预售面积和预售登记面积比为1比0.68,较年初2月份的1比1.38下降约50%,供求关系转换明显。市场中投机需求、投资需求和“追涨”而提前释放的需求,正在被抑制。

  除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供需差距也在加大。今年第三季度,南京总供需比达到1.78比1,其中新建商品房的供需比更高达2.2比1,供大于求的情况较第二季度有所加剧。而第四季度,南京新建商品房还将有530万平方米的供给量,整个2005年新建商品房的上市总量将达1400万平方米。

  针对如此现状,黎明楷认为,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销售速度是目前开发商的第一要务。“融资大家都知道很重要,而销售得快,资金就回笼得快。现在很多开发商还是持观望态度,希望这个市场快点恢复,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不敢说,因为市场是一直变动的,但是现在停止销售我觉得并不是高招,因为项目一直在运营、一直要投入,你说你等等看,可能到最后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资金流的问题了,这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

  另外,黎明楷表示,在营销手段上,开发商要了解客户需求。“开发商需要更注重研究客户的偏好、生活习惯等软数据。现在开发商已经纷纷出招,比如通过灵活付款、赠送装修、车位、降低首付等方式推销楼盘。在销售渠道上则更注重通过专业代理,以分销网络的形式推广产品。市场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开发商必须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在细分市场中精耕细作获取利润,大而全的粗放型开发商将逐步淡出市场。”

  对明年上海楼市没那么悲观

  “我对明年的房地产市场没有觉得那么悲观。”卫明不动产营销智库负责人蔡为民在论坛上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2004年是房地产干预年,2005年是政策调控年,2006年则应该是房地产改革的元年,“后续应都是些‘小打小闹’的政策,而不会再强烈控制了”。

  蔡为民表示:“明年房地产市场应该是相对于今年进一步成熟的状态,因为明年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一年,中国要面对国外企业大量的进入,同时有国际银行进入之后,国外企业取得融资的渠道会比现在更加丰富。”

  新汉业不动产机构执行董事赵云飞也表示,上海的房价还是有一定的需求支撑。“上海现在的供应量绝对没有问题,只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受到了打压,目前市场所保持的状态说明政府调控有了一定的效果,从这个效果看,我对未来上海房价走势仍然看好。上海的城市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因为房产是资产类的商品,资产类的商品和货币的价值是直接关联的,货币的价值和经济的增长性又直接关联,现在我们货币的价值在增长,那么资产类的商品也会有相应的增长。”

  北京、深圳楼市变化引人关注

  曾说上海房地产市场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然而在上海及长三角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低潮期时,其他城市似乎并没有出现低潮。比起上海,北京房地产市场虽然显得相对平稳,但据最新公布的今年前10月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显示,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均价678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96元,涨幅为21.4%,北京是不是另一个上海?另一个受政策影响明显的城市是深圳,据深圳市房地产研究所发布的《2005年1~3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显示,今年1~9月,深圳房价涨了12.18%,同时,炒房团南下,业内有人估计,此前集中于上海炒楼的200亿元资金正在流向深圳,深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上海?这两个问题也为住交会上业内人士所关注。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北京的情况如果让我有点担心的话,就是北京今年的土地供应量太少,土地的供应量和房子的供应量相差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今年北京招拍挂土地的量只有已销售房子面积的18%,完成土地供应目标应不到20%,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政府应该提高警惕,在供应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让一个市场能够达到供需的基本平衡。而价格方面我认为是会提升的,因为房价不光是建设成本,还有周围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促进因素。”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