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楼市再起风波:上海出现大规模退房风潮,越来越多的预售房买房人开始采取群体性行动——或拒收房屋,或停止还贷,或走向法庭,而诉求只有一个:退房!愈演愈烈的退房风潮令有关部门不安,一份旨在化解“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社会性风险的报告,正由上海的数个部门紧急起草。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上海的“退房风潮”是否会引发楼市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退房风潮”涌上海
11月23日,位列上海地产十强的大华集团遇到了大麻烦:它所开发的楼盘“水岸蓝桥”的51名业主,将一份联名解约“通牒”递交给开发商、贷款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强烈要求退房,并声明集体停止偿还房贷。退房业主代表甘先生说,为了退房,他们宁愿按合同约定,承担总房价3%的违约金及一切相关费用。
“退房风潮”一波接一波涌起:“达安春之声”、“金沙雅苑”的退房风波未平,浦东超大楼盘“风雅颂”的拒收事件又起;“蓝山小城”也因降价引起前期业主打起“退房”旗号,浦东世纪公园板块某大盘的退房纠纷欲理还乱……事实上,但凡横跨楼市调控周期——在今年3月份前已有房产售出、3月份后仍有后续供应的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卷入了退房、索赔差价的风潮。
珠江地产的一位人士分析:“孤立地看,一个楼盘退房只涉及几十户人家,但若处置不慎,则可能连锁反应,引起大面积翻盘——至少是信心的翻盘。这就是风潮比风波的可怕处!”眼下,开发商拒绝退房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的杨律师说,退房纠纷的诉讼在增多。
房价下跌是退房风起的真实原因。“水岸蓝桥”的这些退房人大多是在去年底和今年初上海楼市巅峰时预购的,当时买价在9000元/平方米至14200元/平方米之间,如今周边同类二手次新房的挂牌价已跌至每平方米8000元到9500元之间,且许多房子是带装修的。如此一来,房子还没到手,每套价格就缩水少则十多万、多则二十余万。两害相权,违约退房实为减损。
昨日之“热”必致今日之“变”
从通宵达旦“排队抢购”到此起彼伏的“集体退房”,上海楼市之变其实正是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最终必然走向回归的缩影。而眼下,全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成效确在显现,但楼市博弈未消,困局犹在:北京今年前10个月期房均价飞涨21.4%;深圳房价也逆市大涨。尽管官方否认了“此前集中在上海炒楼的200亿元资金正在流向深圳”的业内传言,不认为“深圳房价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上海”,但近来在深圳、广州,房价的确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和百姓担心的话题。许多地方今日楼市是否在重蹈上海的昨日轨迹,上海楼市的今日之困是否预示着楼市的未来命运。这不能不成为人们特别是楼市投资者的重大担忧。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上海楼市困局?“风起青萍之末”,多重利益推动下的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埋下了祸根。专家分析,楼市困局的形成大多经历“四步曲”:
首先是“开发预热”阶段。鉴于发展房地产业见效快、带动大,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和财政税收的快速增长,或借城市扩容建设新城之名,或乘旧区改造、动迁之机,大谈区位优势,做足规划文章,不断放出诸如修建轨道、新增绿地、营造商圈之类的利好消息,放大、甚至“人造”投资潜力,借此招徕开发商,从而大量卖地,先收土地出让之财,后得房产税收之利。此风之下,近几年全国各地不仅城市的拆、建量剧增,甚至一些工业园区也变相搞起了房地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