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粗放型用地问题突出 改革低成本土地供给是关键

2005年12月12日 12:55:30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土地资源的高投入。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可耕地资源,已难以支撑以扩大土地投入的增长方式来满足持续增长的人口的物质文化需求了。所以,中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这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节约土地的途径

  节约土地是指要减少土地资源的投入。不建大而无当的大广场、大马路,少建低密度的别墅,减少行政主导而经济上不合理的重复建设,是一种土地节约;更重要的节约土地的途径是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是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力、资金、技术等非土地要素的投入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在城市增加钢筋水泥等投入,盖高楼,提高城市用地的建筑密度或容积率,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人口容量。另外,还可以以一种集约度更高、收益能力和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的土地用途来取代原来集约度和收益能力较低的土地用途,如在土地成本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以商业用地取代原来的居住用地或工业用地,也是一种土地集约利用。

  粗放用地的症结在哪里

  目前建设用地的浪费和粗放利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低成本的土地供给造成的。土地来得容易而又便宜,传递的信号是土地并不稀缺,而且拿到土地转手就可以拿到抵押贷款,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自然要粗放利用土地。因此,要使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必须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同时改革低成本土地供给的制度,按能反映土地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供地。这样,用地企业才会主动考虑土地的集约利用。而能真实反映土地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只有在开放、竞争的土地市场上才能形成。因此,发展土地市场是促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根本措施。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仍是必要的。这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配置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设施用地,用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办法来消除不同用途间的外部不经济,用收购或投放储备土地的办法来调剂土地余缺和影响土地市场价格,以弥补市场配置之不足;而不是由政府用指标、定额来对土地实行计划配置。

  要提高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则需另外一套办法。我国耕地的劳动集约度是比较高的,要进一步集约利用就需要提高技术集约度,如推行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在这方面,尚有巨大空间。(作者为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副司长郑振源)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