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2月7日专电(向朝伦)来自成都的统计信息表明,前三季度成都市商业地产的“投资额”“空置率”均呈上升态势,且增幅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业内人士认为,成都商业地产有点“烧”。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月,该市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56.59亿元,增长73.5%,大大高于前半年全省50%的增速,也比该市住宅投资增速高了近一倍。
商业地产开发的高增速带来了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率的大增加。成都市的统计数据显示,1-9月,该市商业营业用房供应明显大于需求,空置55.13万平方米,增长29.0%,其中空置期在一年以上的“滞销房”和“积压房”为23.95万平方米,增长33.9%。据分析,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加上投资者浓厚的观望情绪,成都年底商业营业用房的空置率无疑还会进一步增大。
一边是空置率在增加,一边是投资额只增不减,一对矛盾明摆着,为什么开发商还乐此不疲往里“跳”呢?从宏观上说,是缺乏明确的商业网点规划,从开发商来说,是开发商注重短期利益在作祟。
今年8月,商务部商业地产调查组来到成都,成都市贸粮局一位负责人在汇报中说,目前成都的商业网点存在着业态结构矛盾突出、网点定位不明确、竞争无序、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他呼吁商务部尽快出台《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使《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有法可依。
规划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导致“贴身肉搏”的同质化业态竞争在成都市出现,在成都会展中心一带,半径2公里范围内被人称之为“会展商圈”。粗略统计,今年“会展商圈”已建或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其中易初莲花和沃尔玛超市两家建筑面积就超过5万平方米,而在春熙路附近,今年几大商业地产项目相继竣工,市场反馈的招商情况却并不理想。
成都一家大型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副总裁卢先生说,现在商业地产开发商普遍选择卖掉物业,风险实际也就随之转嫁给了投资者,有序管理和政策引导是当务之急。
记者日前到成都市中心的一家已经对外营业的商业地产项目探访,老远就看见大楼上挂着“地铁出口,即买即收租”的广告横幅,真正走进大楼一看,只见有的铺面卷帘门紧闭,有的挂着招租的纸牌,来往顾客可用“寥寥可数”来形容;成都的另一地产项目,开张营业日期从今年5月先后推到8月、10月,目前仍未最后确定开业日期。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告知:虽然商家宣称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招商不理想造成的。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和明年都是成都商业地产项目入市的“红火年”,但一个项目从开业到正常经营一般有2-3年的滞后期,因此如何及早防范和化解其中可能的风险,不致出现冷盘、空盘、烂尾楼的难堪局面,对有关部门和业内企业来说,实在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