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上挂72把钥匙的温州人
业内操盘手告诉笔者,炒房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秘,其实就像炒股一样,分为短、中、长线三种。短线行为是指从楼盘预定到正式公开发售之间短短两到三个月内出手,即“炒订单”(香港叫做“炒楼花”);中线则是办完按揭后等入住前出手;长线则是入住后出租收取租金。
多数上海人普遍认为炒房团和房价彪升之间关系密切。起初是温州人炒,结果所有的上海人都一起炒。一位上海的普通市民告诉笔者,“我周围的几个朋友就是,大家凑钱炒一套房子,一年能赚30多万!”而在今年年初之前的一段时间里,10件房产交易当中至少7件是投资。以前上海人买房子要看15次,现在连看都不看就交钱,因为只要交钱就一定能赚钱。
至于长线投资,上海媒体曾报道过腰上挂钥匙的温州人,有22把钥匙的,35把的,50把的,最惊人的是72把。“这人每天的惟一工作就是按照钥匙的顺序,挨家收租金。一天两户,轮一圈,一个月正好做完功课。”
“温州人很聪明,但他们的投资理念都不是长久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告诉笔者,这也是很多品牌开发商同温州人打交道时很忌惮的原因。因为这些财团财大气粗,投钱快,然而风声不对的时候撤退也快,用他们的钱是饮鸠止渴:“这种行为对开发商的资金链是毁灭性的打击,而资金链就是开发商的生命!”他认为:“上海现在的房价下跌,这些炒房团功不可没!”因为政策严棒一起,炒楼的人立刻撤资,有的甚至首付都不要了也不还月供,这样开发商承担责任,而新的投资进不来——“你说开发商苦不苦?”资金链条面临断裂,房价能不降吗?
有人把上海房价起伏的原因归于政策鼓励,比如上海政府为了鼓励买房,允许转按揭,年底买房的还退税(很可观的数字)等等,都是希望买房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上海当年的批地也很有意思:先批环线以外的,等地价上涨了再推中外环的,然后才是市中心的土地——地价如果不水涨船高,那是说不过去的。
炒房团是无辜的?
关于“炒房团”的一个典型理论是“37.5℃”理论。其大意是,37℃是一个人的正常体温,37.5℃则表明人开始出现低烧。而温州炒房团往往是在某个城市房价出现37.5℃低烧的最佳时机切入,并手持大量房源等待房价的不断高烧升温。到了39℃任何人都烧得快不行了,房价也将会到达危险的拐点,此时,温州炒房者必然及时脱手抽身,转而寻找另一个37.5℃方兴未艾的城市。
目前还没有充足证据表明,深圳出现的“房荒论”和个别楼盘的房价异动和传说中的“200亿”资金南下有直接的联系,不过深圳市政府当机立断的行为对稳定楼市所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各方好评。接受笔者采访时很多人都表示,不管叫“炒房团”好,“投资团”好,赚钱是商人的本性,资本是流动的,而房价上涨的原因则很复杂。宏观层面的且不论,就是在北京这样相对健康的市场,同样存在各种短、中期炒楼行为。开发企业自己制定的政策就能鼓励投资者投资其楼盘,笔者曾经就此和一家非常著名的楼盘投资客接触过,笔者询问他“期房禁转,怎么可以转手给我呢?”答复是,在签合同之前和开发商的业务员谈好了,改个名字就行——这不就是“炒楼花”吗?
有的开发企业政策制定就明摆着让投资客有空子钻:签认购是一个人,签正式合同却是另外一个人,甚至业务员帮助投资客寻找下家,有时业务员甚至不卖还没有成交的房子,而卖已经签了认购的房子,目的是让更多的投资客来买楼。
“所以炒房团是无辜的!”
记得现场PK结束的时候,无论是正方的深圳上海,还是反方的北京南京,都邀请浙江投资团到当地发展,这透露出各地对资本“狠并深爱着”的复杂心理。中国的房地产目前笼罩着很多似是而非的模糊观念,比如有人把浙江人比作是“中国的犹太人”夸其弘扬商业精神却又骂他们是“炒房团”,比如有人批评宏观调控是违背市场自由交换的规律又说政策放任自流导致炒房团横行……到底谁说的才对,这个问题比起“炒房团”对楼市的影响问题可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