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下市况看,若此类税种一旦开征,炒房人即使平手推出手中的存货,想不赔钱都难。上海一专家甚至预测,目前上海处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中“萧条期”的开端,此周期应该长达2年以上。从总的情况看,在年内上海房价跌势的确立已是十分明了,楼市的调整仍将以房价的下行为主旋律。
北京:市场调整在延续
与上海楼市“跌跌不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房价的拒绝下调。自今年5月以来,北京平均房价月环比基本上是涨跌互现。业界人士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由于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既缺少炒楼的商业氛围,也没有炒作的市场环境,因此价格泡沫相对上海要少些。
一位购房者告诉记者,他刚买不久的一套新房,由于不是很满意想出手卖出。尽管当时的房价已比自己最初买时每平方米要多出1000多元,而且也有人想买,但因北京的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做像上海的那种转按揭业务,因此你如果要卖的话,只能付完全款拿到产权证,下一个卖家才能用产权证作抵押贷到房款,然后再付给你房款。这样的话,且不说找到能一下付全款的买家本身就很难,即使这中间有价差也会被各种税给“吃掉”不少。当然,也许这里有些技巧可以规避部分税费,但普通人在北京要想炒房真是很不现实。
总的看来,在缺乏短期套利资本“光顾”的情况下,北京房地产市场购买力大体上与真实需求相吻合。除了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外,北京市场也有一批山西“煤老板”的投资性购房。但与上海炒家不同的是,这些投资性购房大多以出租获取稳定收益为主,因而对房价的影响不像上海炒家那样大。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北京市商品期房买卖平均价格737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1460元/平方米,涨幅为24.7%。在全部商品期房中,商品住宅期房买卖价格为675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1177元/平方米,涨幅为21.1%;其中9月份,全市商品住宅期房预售均价6898元/平方米,比8月份上涨了78元/平方米,涨幅为1.1%。
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看到,自今年5月国家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北京商品房价格走势依然在高位运行。据业界人士分析,北京房价今年前三季度仍继续走高的原因在于,上半年市场的新盘放量中,高端产品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房价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拉升了房价。其次,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初北京房地产市场供给出现一定的阶段性断档,市场主销产品多为各项目的后期产品,因此其价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浮。
另外,对于政府所采取的控制房价的诸多手段,目前北京市场还没有显现出较为敏感的市场反应。这是因为北京市场一直有着庞大的需求量做支持,个人在经营和投资房产行为方面较上海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政策的敏感度也相对较弱。尽管今年前三个季度,北京房地产市场价格同比仍有较大增幅,但有一些市场的新变化值得关注。
其一,个人购房意愿有所下降。据北京市城调队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预购降温,1-3季度居民人均居住支出同比下降7.1%,而在此期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则增长8%;
其二,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和商品住宅期房批准预售面积同比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其三,商品房交易数量总体同比下降,这其中现房交易量却同比上升,而期房交易则呈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这意味着人们的购房行为趋于谨慎。
从以上三种市况的出现来看,尽管城市居民购房意愿和市场实际交易量同比均有所下降,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市场供应量的减少却与市场需求的下降形成“对冲”,致使北京房价总体仍维持在高位运行。
据一业内人士分析,去年“8·31”过关项目(土地协议转让的开发项目)理应有不少在年内上市,但由于市况较为淡静,一些项目或是在产品定位上做些修改,或是放缓上市节奏,使得市场供需暂时保持平衡。不过,目前新盘推出有加速的趋势,预计在第四季度,市场供给会有一定的放量,北京综合房价上升的势头将会有所遏制。
按照北京市官方部门的判断,就目前投资和市场的情况、资金走向和个人消费意向来看,北京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今年9月末,北京商品房空置数大幅上升,其空置面积高达1054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其中一年以上的空置房较去年同期增长高达25.3%,因此北京房地产调整期仍将持续,这个调整期究竟将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