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提出“(在十一五时期内)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句看似平淡的话,其背后却包含着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其腾挪空间之狭小则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首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原因是本轮宏观调控还没有到位。虽然,本轮紧缩型宏观调控起始于2003年,并且大家都“公认”经济增长在去年10月已见顶,但从今年前八月的经济运行状况看,这可能还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从GDP的支出法看,城镇投资增幅为27.4%,从表面看比去年同期要低一些,但扣除物价水平之后,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还要高;消费增长,则不管是名义的,还是实际的增长,都比去年同期要快;出口顺差之大,更是去年同期无法相比。
以此趋势发展下去,我个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库存投资的变化,今年的GDP增长应该在10%以上,远高于去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十一五”时期,经济如果继续快速增长,资源支持将难以为继。
其次,经济又不能发展太慢,否则的话,就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中国一直就在进行着反通缩的拉锯战,8年中就有3年物价是负增长。其主要根源在于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由于历史上分配政策和农村政策等失误,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三农问题积重难返。
大部分财富流向少数有钱人手中,但他们有钱却不消费,而以农民为代表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想消费却没有钱,以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远远落后巨大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使得物价具有了“天然的”下跌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