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系统覆盖不了百姓层面 房产信息披露一波三折

2005年10月12日 09:40:41来源:互联网周刊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2004年12月31日,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目的是作为"各城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和验收的基本标准和基本依据"。

  在两年之内连发五道"令牌",使"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给人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各地建设尚且如此,更谈不到全国联网的层面,这使"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建设初衷大打折扣。

  “到不了老百姓的使用层面”?

  那么这个系统究竟是不是直接针对消费大众的?

  记者多方联系采访了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宣传处的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女士,按照她的说法,目前全国35个大城市已经"基本建立起了预警预报系统",但对于其它诸如"系统应用"之类的问题,她的答复是"建设部的网站上有"。

  按照建设部的相关文件,这个“系统”全称应该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这个系统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服务层。其中,“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开发项目立项、规划、用地、拆迁补偿、许可预售面积、户型、预售报价(供应价格)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而从房地产厂商得到“基础数据”,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达到“数据服务”的目的,这一连环的程序看似紧凑和完美,但为何老百姓仍不买帐?对这一问题,记者致电北京市建委交易管理处的一位林姓女士,得到这样的答复:“你得到的百姓反映和我们得到的正好相反。我们3月份开通预售房网上签约以来,从0点到24点全天候进行了登记,每天对网上签约数据进行更新,指导价格网上也可以查到。”

  对于这一问题,2005年9月20日,记者随意查询了北京市几家楼盘,并分别给楼盘的销售处打电话,樊胜的结论基本得到了验证。

  第一家是位于丰台马甲堡的一处楼盘,15时15分,网上显示已签约64套(一共批准销售168套)。但售楼处一位金姓女士告诉记者,房子已经售出三分之二。关于网上签约的问题,她的评价是三个字:“特麻烦”;第二家是位于丰台区小屯路的一处楼盘, 15时45分,网上显示该楼盘(批准销售309套)可售房屋剩余67套。该售楼处一位罗姓男子告诉记者,该楼盘基本售罄,只有六、七套可卖;第三家是位于大兴区的一处楼盘,16时17分,网上显示该楼盘207套房子网上无一签约。但该售楼处一崔姓男子告诉记者,9月17日开盘以来,已经签约售出50余套。

  面对网上数据和销售人员口头说词的出入,崔姓男子这样解释,开发商与购房者签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双方协商合同具体条款→缴纳认购金→认购房号→网上签约。他说:“这几个步骤下来,一般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最快也要一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信息化专家认为,这个系统更多是出于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并非老百姓所预想的“可以指导自己购房”,除了可以从上面查到一些基本的信息,具体应用效果“到不了老百姓的使用层面”。

  “别对信息技术有太大希望”

  抛开樊胜的话题不说,大部分百姓购房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网络监控系统对这一问题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跟我们不太一样,因为国外的房地产没那么红火,像美国的房产成交,都是一套一套卖的,一个别墅不管多少面积,比如说一套20万美元,没有像国内这样需要算到零点几平方米,基本上都是市场行为。”在谈到国外房地产信息化系统建设时,方天培这样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一高级工程师这样告诉记者:"政府搞网站只能对房价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可能从长远来看对房价会起到积极作用,但短期之内不大可能指导具体房价。调控作用体现在:一个是信息公布,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二是检查开发商的违规行为,制止甚至取消不法开发商的资质。政府的工作仅限如此。"

  如此看来,“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是给老百姓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而预警预报体系则是技术数据整理分析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

  而对于这一系统的真正用途,方天培认为决策分析系统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部分。物理上来讲,系统开发都是常规的技术,没什么需要攻关的。但讲到决策支持,对房地产宏观政策的影响,这就不是纯粹搞软件开发就能做到的。这方面很多地方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目前来看成效很不明显。在他看来,信息技术在房地产领域只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不要对信息技术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房地产市场不是只靠信息透明化,信息及时公开来规范的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