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清华紫光、普天、华为……这一连串顶着耀眼的高科技”帽子的国内企业最近在忙什么?回答出乎意料。据报道,不少高科技企业赫然出现在地产新军的名单里,成为盖房子的科技明星。
高科技企业之所以愿意放下身价,投身砖瓦水泥这份有钱途”的事业,原因无非为“利”。福州市物价局日前公布的一项测算表明,该市开发商的利润率平均约为50%,最高的超
过90%。面对如此暴利,任何生意人恐怕都难以自持。清华紫光房地产公司总经理也坦承:IT公司做房地产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
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在短利和长利之间需要谨慎抉择。以中国短短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擅长于短期牟利的高手并不缺乏,但却罕见长期发展的典范。
其实高科技企业造房子,上述企业并不是开路先锋,真正的先锋是在上世纪90年代灰飞烟灭的巨人集团。1989年8月,史玉柱先后开发出桌面排版印刷系统与巨人汉卡,产品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可谓当年高科技企业的翘楚。然而到1993年,眼热于全国房地产业的厚利,巨人集团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发起了进军,开始了所谓的多元化经营之路,即计算、生物工程的高科技业务加房地产。然而房地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陷阱”,巨额的资金固化,使得巨人集团不得不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调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上。不幸的是,此时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主业现金流的缺乏导致巨人集团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不足,在双重压力之下,巨人集团被彻底压垮。
巨人集团的兴衰,对于21世纪的高科技企业依然具有警醒意义。“多元化投资理念”使用得当,固然可分散投资风险,但“多元化”一旦被滥用,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其实都处于成长初期,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尚未稳固,采用多元化经营极易陷入资金、品牌陷阱,为追求“短利”而贸然跨入完全生疏的行业,这是企业发展的大忌。
就现代商业理念而言,降低风险行之有效的做法是,企业根据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最主要的是市场资金来源情况,决定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也就是说,企业首先必须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围绕核心产品、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没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竞争力,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丧失原有竞争优势。
最近一周,汤姆逊的一位高官拜访了中国的MP3厂家和相关协会,其目的就是向中国MP3企业索取每部MP3整机75美分的专利费。而此前汤姆逊一直耐心等待桃子成熟,如今中国MP3市场繁荣,数千家企业排队缴纳专利费的盛况指日可待。这就是索取长期回报的做法,国内易于冲动眼热的企业着实需要多加学习。(马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