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邵丹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句歌词唱出了许多人对家的渴望,而一套住房、一处稳定的住所,无疑承载着很多市民的安居梦想。
近几年,为了圆很多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安居梦,我市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从无到有、从一个小区到多个小区,走出了一条拥有“标准高、选择多、审核细、试点早、步伐快”等特色的“威海路径”。
2014年,“威海路径”的保障系数再上一个台阶。
这一年,我市不再安排新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经济适用住房以发放货币补贴方式进行保障。与此同时,按照住建部“公廉并轨租补分离”的要求,将普惠性的公租房和救济性的廉租房并轨。保障房建设三房合一,主要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
当年4月,《威海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在公租房租赁上,该办法确定了几个群体享有优先权,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新就业大学生位列其中。
从字面上看,配租范围只是增减几个字,但几个字之间的差别却显示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气魄和力度。去掉符合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本地”二字,同时将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保障范围,这意味着自几年前我市拿出75套廉租房作为公租房试点、优先租赁给新就业大学生后,我市保障住房全面打破了地域和户籍的限制,对有保障需求的群体一视同仁,应保尽保。
在审核上,只要没有住房,就可以提出申请公租房,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就近租住符合心意的房子。
2014年,我市开工建设1137套公租房,如今,位于各区的公租房主体工程已经结束,明年装修后就可以陆续对外配租。
今后,更多公租房将陆续拔地而起,更宽大的住房保障网,将托起更多城市无房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梦,使他们不再成为城市中的“浮萍”。(记者郑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