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探寻古建园林之美 历史建筑与现代园林如何交融

探寻古建园林之美 历史建筑与现代园林如何交融

温州日报 2025-01-23 11:26:15

今年元旦,江心屿景区西园经过精心修建后迎来试开园。至此,江心屿景区东、西园相连实现全岛贯通,这个历史与自然美景交融的千年“诗之岛”魅力再现,演绎出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园林相互交融的美好乐章,成为时下文旅新热点。

乘坐轮渡从江心屿东码头上岛,便可一路向西漫步到西园。记者看到,整个西园以水为脉,沿岸精心打造了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和精致的园林景观,一步一景,带着浓郁的宋韵风情。踱步穿过映水芳园,越过碧波湖,便望见岛上最高楼——谢公阁。这座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而建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站在楼阁最高处可饱览岛上如诗如画的美景。

从谢公阁再向西走去就是西园码头,白色帆影造型的码头与对岸的帆影广场形成了很好的呼应。码头北侧便是岛上的商业配套宋街,作为西园内最大的建筑集群,宋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古韵十足的建筑风格让人犹如穿越回到宋朝的繁华街市。另外,园区还配套建有儿童乐园、游客中心等设施。

作为有着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温州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大量历史建筑。这些老建筑历经岁月沧桑,折射时代变迁,深蕴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近两年来,我市加大古城复兴和城市有机更新力度,特别是老城区九山湖畔、墨池坊、南塘沿岸等区域城市界面焕然一新。

以九山-松台山公园为例,经过改造提升后整个公园不仅景色更加秀丽宜人,还对松台别业、徐定超故居、籀园、文成会等建筑进行修缮,浓郁的民国建筑风情与江南韵味十足的园林相映成趣,成为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墨池公园畔,闻香书院、墨池居、沈宅等东瓯特色庭院经过改造提升后,“一坊六院”的文化场景与公园精致的园林景观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瓯越文化特色的文旅地标。

温州古往今来都是依港而兴、港通天下的气象,在宋代尤为明显。横卧江中的江心屿,地处古代温州港的核心区,见证着港口的千年繁华。岛上风景秀丽,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丰富,是温州地理文化上最有代表性的诗文化岛屿。江心屿东园于2019年率先启动改造,从建筑提升、环境优化、文化融入、业态升级四个方面进行完善。2021年5月,两塔一寺、海淀朝霞、榕林诗径等重点区块亮相。2022年9月,江心屿宋园开园,特色的庭院建筑,集山水林泉、风雅精致于一方天地,展现了千年宋韵文化。

专家观点

实现古建筑与景观和谐统一

温州设计控股集团风景园林设计院

设计一所主任工程师 朱赛丹

古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保护、设计、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时,应尽量减少对原有结构和风貌的改变,保留古建筑的历史痕迹和岁月沧桑感,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使用与古建筑建造时相同或相似的工艺和材料进行修复,如在修复古代木结构建筑时,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工艺和同种木材,使修复部分与原建筑浑然一体。

在环境融合方面,要充分考虑古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避免在古建筑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对古建筑周边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重与古建筑的风格和气质相呼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植物、石材、水景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如在古建筑周围种植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如松柏、竹子等,既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又能与古建筑的庄重、典雅气质相契合。

另外,还要合理规划古建筑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视线通廊,使人们在欣赏古建筑时能够同时领略到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强古建筑与风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同时,巧妙运用借景手法,将远处的山水、树木等自然景观引入古建筑的视野范围内,使古建筑仿佛生长在广阔的自然风景之中。

在功能活化方面,则要深入挖掘古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将古建筑改造成文化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民俗体验馆等,展示与古建筑相关的文物、艺术品、民俗文化等,让游客在参观古建筑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历史价值。并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将古建园林纳入旅游线路中,开发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本土文化旅游的亮点和名片。

“一体两翼”构建文化共同体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 金浏河

江心屿的文旅融合发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深度对话。在守护千年文脉的基础上,通过“一体两翼”理念实践、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提升,开创文化遗产活化的创新范式,为温州地区历史文化景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江心屿作为“中国诗歌之岛、世界古航标”,承载着温州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江心屿西园的重新亮相,在展示整体古建园林之美的同时,也让我们从宏观战略视角进一步探寻江心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打造文旅融合的典范样本。

首先,应秉持“一体两翼的文化共同体”理念。江心屿东、西园的开发需遵循整体性原则,避免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色的割裂。具体应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统筹规划主题文化活动,打造贯穿全岛的文化体验路径;二是通过科学的游览动线设计,促进游客在东、西园间自然流动,领略江心屿整体文化意蕴。

其次,构建“日夜双生”的全时段文化体验模式。突破传统景区单一时段运营的局限,西园应打造昼夜互补的文化场域。白天着重呈现山水诗词与古典园林之美,夜晚则通过“诗语灯光秀”、创意市集、瓯江夜游等创新业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再次,构建多维国际传播体系。在数字传播层面,通过直播、纪录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将江心屿特色转化为跨语言、跨文化的视听作品。在实体交流维度,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对话,策划系列主题展览,打造展现温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笑银)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温州淘房网 编辑:李荣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