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淘房网  >  温州楼市  >  温州本地楼市  > 正文

坚持全域一张图 规划美好都市区

2018年12月13日 09:00:00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查看评论

  中央绿轴区域鸟瞰图。

  本报记者章映

  《温州大都市区规划》编制完成,51个控规修编完工,“两线三片”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纷纷亮相,审批改革提速提效,推行规上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服务,企业投资项目规划审批全流程3个工作日完成,全面推进“竣工测验合一”改革……今年市规划局工作可谓亮点纷呈。

  “今年我们着力聚焦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创新城乡规划实施监管机制,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努力使我市规划和测绘事业在同等城市乃至全国同行业中走在前列。”市规划局局长冯金考表示。

  规划编制有力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系统筹谋

  城市的未来,需要系统筹谋。尤其在温州全力推进都市区建设的当下,如何规划好温州都市区发展方向,成为今年市规划局的一项重点工作。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强化协调发展,努力在提升城市能级、推动乡村振兴上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坚持全域“一张图”、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在此要求下,市规划局启动编制新一轮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温州都市区建设规划。目前围绕新一轮的《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已开展了总规编制前期基础性工作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顺利完成《温州大都市区规划》编制。

  “结合温州建设浙南闽北赣东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大都市区规划主要是研究温州在区域中的城市定位、性质和发展方向,并通过对温州城市发展的研究,总结温州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作为浙江省南部唯一的都市区,应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的集成效应,探索以都市化发展提高城市能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积极融入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体,参与国际竞争。

  望长远方可有大成。

  今年,市规划局共完成51个控规修编,为重大项目建设做好保障,补齐公共设施短板。特别是围绕“大建大美”,开展一系列规划课题研究:完成了鹿城、龙湾、瓯海三区教育设施规划配置和中央绿轴区、滨江商务区教育设施规划实施情况的研究,给教育设施“先行先建”提供数据支撑;开展了中职地段、会展二期等重要地块的规划前期研究,以及中央绿轴区域特色风貌的控制研究。

  开展和指导中央绿轴北延、滨江商务区、东部交通枢纽片区等重点区域的8个城市设计编制,通过全国招投标,引入高端设计团队,促进“两线三片”等重点区域品质提升,基本实现“两线三片”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

  完成老年人设施、停车、供水、消防等18个专项规划编修,其中交通市政类15个;完成《温州城市品质提升研究》、温州市区与北站交通联系、东部综合枢纽综合交通等10个课题研究。

  审批效率再次提速“多规合一”平台上线运行

  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以“构建一张蓝图、搭建一个平台”为核心内容的“多规合一”是重要的基础工作。经过两年多酝酿,市规划局完成“多规合一”协调规划编制,“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同步上线试运行,初步实现各部门规划共享共用。

  借由“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规划部门得以整合市级部门各类空间规划成果,统一坐标体系和用地分类标准,一共找出11280个差异斑块。通过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部门层级上已经协调解决80%以上、9000多个差异图斑;剩余2000多个差异斑块,已明确协调意见。

  借由“多规合一”的“一个平台”,成果共享展示、规划决策支持、合规性审查、规划辅助编制和统一运维管理五大功能得以实现,从技术上满足了各个部门对规划成果的浏览、对比、统计等基本需求,同时提供了具体项目地块的合规性审查报告、智能选址等功能,可一键完成重大项目拟选位置的“项目体检”,加速重大项目落地。

  这样的改革措施,今年规划部门同步推进多个方面,如试行了规划“路演”制度,为加快产业落地和实现精准招商开辟新路径;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小型企业快速审批、设计方案审查、标准地审批承诺等制度和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取消小型企业方案审查……每一项改革都是尽最大努力让许可变少,让流程简化,让等待缩短,让业主单位有更多获得感。

  历史街区风貌渐显“网红”打卡地积淀千年风韵

  今年国庆,五马街、禅街成为全市“网红”打卡地。千年老街绽放新颜,仅仅国庆长假七天就吸引52万余人次去了解老街区的历史积淀,国庆后也迎来探访者无数,沿着老条石、老石板铺就的路面,去感受老青砖、老瓦当的旧时光景。

  这背后,规划部门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全力保护功不可没。

  2016年,我市正式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国务院对温州古城千年风华的肯定。

  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后续工作包括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保护城市格局、注重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等等。为此,今年,市规划局积极推进《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获批,并完成《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前期调研。

  完成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五马-墨池、城西街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修编,实现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国庆展新貌。

  完成第一批83处历史建筑的测绘、保护图则和使用导则编制,第二批160处已上报市政府待批。

  完成《历史文化街区房屋外观通用设计图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环境要素图集》编制,为街区风貌的延续提供依据。

  这些工作看来枯燥,但付出的努力却不容忽视。仅仅是完成83处历史建筑的测绘,就有多少规划工作者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夜以继日地工作了整整三个月。参加测绘的小李新加入规划队伍不久,一项测绘任务下来,“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三天黑一圈,三个月就快黑成炭了。”小李笑着说。

  乡村振兴服务创新地理信息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温州乡村振兴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未来可期。温州市委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明确以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重点,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为此,市规划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对县(市)乡镇规划服务和指导,着力服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推进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

  该局全力推行“驻镇规划师”制度,共派出142名驻镇规划师,其中3人荣获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驻镇规划师称号,为所驻镇街提供全方位的规划技术支持;与文成县黄坦镇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与该镇严本村党支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免费编制完成了严本村村庄规划,并在规划中率先引入了“海绵乡村”理念。

  另外,市规划局不断提升地理信息保障能力,为全市规划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今年该局“三维虚拟城市”在原50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数据基础上,扩建至100平方公里,实现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的决策提供立体“三维图纸”,使决策更直观、科学。目前,开发IPAD为载体的移动端三维虚拟城市系统系统已在试运行中。明年,该系统将拓展到120平方公里,范围覆盖梧田、状元等区域,对已有的三维数据模型进行动态更新,针对中央绿轴和历史街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数据优化和专题数据制作,为更多的区域提供三维辅助决策服务。

[编辑: 林夕榆]
关键词: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