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集团董事兼总裁、北大资源集团董事长余丽
围绕中国乡村改造目前最热衷的口号之一就是,“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乡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发展乡村”。在这样的逻辑之下,一个个乡村消失,一片片土地变成城市,城镇化也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乡村迁徙城市的运动。农村是水墨画,城市是工笔画,当我们失去乡村的水墨自然和情感联系,只剩下细致与工整的城市牢笼,人们也将容易变得迷失:一方面作为所谓的城里人在水泥森林中挣扎求生、谋求一席之地,而更多离开农村又无法进入城市的家庭,又将此行何去呢?虽然我国城市化率快速突破了50%,但仍有2亿“农民工”每年春节踏上返乡的路上,完成中国最浩荡、拥堵的“春运”奇观工程。以至于,很多研究者公开批评这样的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半城镇化”和“伪城镇化”。
目前,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速度将加快,而考虑到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因素和水资源、产业支撑等条件限制,这些地区又能实践出怎样的城镇化道路、并呈现出怎样的城镇化未来呢?如果说过去十年的城市化进程更多体现为农村人口转移到大城市和区域型中心城市,从而实现了城镇化率大幅提升的话,那么,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接下来将开始直接牵涉到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问题——中国城镇化格局将呈现大城市的城市质量提升、城中村改造、城市郊区农村的城镇化和广大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这样一个全面城镇化的局面。
最近,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先生提供了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冯骥才说,很多传统村落就是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很多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是长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就是村落。”著名文化学者梁鸿表示,“那么多村庄快速的消失了,有没有人事先进行研究,这些村落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些村落是不是存在到底由谁说了算?当地居民参与决定了吗?”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村落的消失表达惋惜,并非只是因为大家对村落有感情,很多中国的村庄是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载体存在的,消灭村庄的同时,是在消失传统文化和文明的记忆。“村庄存废问题,不是简单的土地问题,更是文化和文明的问题”。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看来,城镇化不是消灭乡村文明,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国家没有农村,大多数还是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农村,哪怕是中国到城镇化峰值的时候,肯定还有几亿农民在农村。“从中国目前与将来来讲,都不能把农村消灭掉。”张占斌说,“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引导农民向城镇、中心村适度集中是一种探索,但在探索中要避免出现‘农民被动上楼’、‘耕地占优补劣’等现象”。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尤其是有些地区提出了农村社区化概念的背景下,怎么处理好城乡关系,处理好村庄的存废的问题,正变得愈发迫切。
有这样一片寄托了梦想与希望的中原大地:一条源远流长的运粮河,一座千年前的世界之都开封,13个自然村落、约一万五千乡村人口在此繁衍生息……历经4年的论证研讨,北大资源集团在郑汴核心区的35平方公里“北大资源城”即将正式启动。这是北大资源集团大型一级开发项目之一,也是践行产城融合、资源整合、城市运营的重要代表作。河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也最早提出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概念。如何让“北大资源城”内的乡村人口留在这座新兴的城市,如何让农民有尊严、有幸福感的生活,北大资源集团在“北大资源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将农民未来营生纳入规划考量,构思了诸多创新规划理念,其中之一就是要创造一个“农业公园的城市”。具体思考体现在:
1、农业景观化与景观功能化。在“北大资源城”中考虑设置多个农业主题公园,并在城市景观带、集中绿地中设置具有实际经济效益又具备观赏作用的农作物,比如棉花、菜花、花生,以菊花为主的花卉生产,适合本地生长的西瓜等,让农业公园成为城市社区之内的紧密组成部分,成为新鲜农产品供应中心、农业主题观光乐园、少儿知识科普中心,等等。一方面主要保留运粮河地域乡土特征、传统农业用具以及地方民俗活动等,另一方面以自然的景观园林呈现手法,以乡土材料和乡土植物,保持中原农村和农业文明特征,以朴素的乡土田园风情,满足城市人渴望回归田园、回归自然的心愿。
2、农产品本地化与农业订单化。“北大资源城”的规划考虑到对于本地农业的保护,让农业成为城市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农民不用离开土地就可以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而且可以持续生产、持续受益。例如,农产品本地化、农业订单化,即在城市社区中实现企业与农户、社区与农户、家庭与农户的无缝连接,村民不出村就有活干,不出村就能够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就能活得有滋有味,就会把村庄当作家园;社区居民也可以短时间到达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解决实际购买行为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的农业体验,可以亲自参与种植、饲养、采集、品尝和加工等活动,在芬芳的泥土气息中体验乡村风情、农业生产活动的辛劳以及获取劳动和采摘果实的欢愉。
3、以无垃圾建设为目标。在当下垃圾成堆的广大乡村,没有垃圾的村庄就是“世外桃源”,就是城市人向往的地方。“北大资源城”内的农业公园将考虑建立垃圾分类制度,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为导向,将垃圾分为沤肥垃圾、土建垃圾、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焚烧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结合农业公园特点建设垃圾回收站、小型处理厂,例如建立垃圾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既可向居民供应沼气,又能提供电能。此外对原住民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教育引导,原住民对农业公园认同了,并以是农业公园的居民为骄傲,生活习惯就会变好。一个整洁有序的、农业生产功能得以保留的、具有乡村风貌的都市农业公园,将成为现代农业文明的发展趋势之一。
4、重视传统孝文化等软硬件建设。农业公园将来不仅城市年青人趋之若鹜,也将是城市老人养老的首选。“北大资源城”考虑把农业公园和养老、敬老的居民区域结合起来,在农业公园旁边特别规划养老区,不仅要建成农村老人喜欢的家园,还要建成城市老人也喜欢的自然田园。由于数十年的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90%的老人仍是家庭养老,让城乡老人在社区养老是较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便于亲近家人,自然环境优越,食品原生态,健康医疗条件有保障,还有诸多服务乐龄族的活动,充实老人生活乐趣,农业公园将成为社区长者们的最佳活动场所。
5、以恢复当地农业文明的源头“运粮河”为起点。开封运粮河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魏国,直至北宋,一直是历代王朝重要的水运粮道,《清明上河图》中绘写城外部分画卷亦可见其踪迹。古人素有逐水而居的习俗,沿着运粮河两岸,传统农业文明和工商文明开始在这里繁衍留存。近代历经多次黄河决堤掩埋,今日的运粮河早已凋敝。在35平方公里“北大资源城”的城市规划中,这条古河将再度焕发勃勃生机,南北贯通地块的浩大水系规划,将重现“北方水都”的盛世繁华,文化民俗、工商集市、水陆交通、舟桥建筑等地缘文化将有机会得以再现,而农业公园将是承继千年农业文明、让后人了解先贤们的重要文化基地。
未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将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将逐步减少,都市农业公园将成为农村和农业在新城区里的文化传承载体,将成为城市和城市人的美丽向往:回归自然要回到农业公园,寻找过去的记忆要回到农业公园,放松心情要回到农业公园,想吃儿时的美味要回到农业公园,想听蝉鸣蛙叫要回到农业公园,想看水牛牧童要回到农业公园,想起田野苍茫要回到农业公园,要告诉孩子食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要回到农业公园……农业公园并非只代表“传统”,农业公园也有时尚:农业公园有低碳自然生活,农业公园有节能环保住宅,农业公园有现代有机农业,农业公园有观光农业循环经济……一个美丽的都市农业公园,就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个美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