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淘房网 > 温州楼市 > 温州本地楼市  > 正文

老城区的人文坐标

2012年07月11日 10:11:11 来源:温州都市报 查看评论

  编者按:我市地方学者金陵先生,前些日子对曾在温州老城区生活过的部分近现代温州文化人作了一次“扫描”。他罗列了近三十位人物,然后骑着自行车,按地理方位,由北而东,由西而南,一一寻访他们留下的人文遗迹。本期《地理》专版刊发他的寻访手记,作者将温州老城区分成十个聚居区予以介绍,依次为:百里坊、朔门、墨池坊、登选坊、信河街、蝉街、府前、县前、五马街、谢池巷。

  金陵先生表示:百年来,乡贤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实在太丰富了,以致后人们都来不及整理。历史人物和事件如烟消云散;地面建筑,旧貌换新颜,哪里还有踪迹可寻呢?夏鼐故居的保留与修复是个特例,郑振铎就没有福份了,因为遗址已经被破坏,今后应该考虑他的纪念馆。

  一个世纪过去了,城市在不断变迁,地域在迅速扩大,原来黑压压的平屋被高楼公寓取而代之,很多地面遗存消失,人事如灰飞烟灭,但作为人的精神遗产,还保留着。每一寸土地的故事,每个人的博物馆,尚保存在后人的心中。

  百里坊

  笔者从仓桥街中段的夏鼐故居出发,寻找温州近现代名人的踪迹。往北,百里坊小虹桥,有画家马孟容、书法家马公愚、诗人马骅;大榕树下的世美巷,有民国议员刘景晨和著名历史学家刘节。他们的四合院老屋已被拆除;八仙楼不是楼而是一条巷,作家林斤澜的祖屋就在那里,想当年,大门台,高围墙,甚有气派。

  马骅,民国5年(1916)出生,十六岁时发表第一篇作品《春尽花残》,一生著有诗集《叛乱的法西斯》等,散文诗集《生命树》、《大爱者的祝福》、《梦的摇篮》。大爱的礼赞是马老诗文中常唱不衰的主题,也是他的一生的践行与不懈的追求。在马骅的古老记忆里,小虹桥附近挨着一家家炮焰店、灯笼店、油纸伞店,店后面连着作坊。

  刘景晨,光绪七年(1881)出生。20岁中生员,科举废除后,成为温州第一批考上京师大学堂的官费生。宣统三年夏秋之交,赴任湖北布政司幕僚,武昌新军起义后,即返故里,翌年被选为国会候补议员,反曹锟贿选获胜为他赢得政治筹码;民国29年(1940),温州城抢米风潮,死17人,刘景晨在专员及省特派员面前,为民请命,开仓放粮,赢得民心。1957年“反右”时,百里坊大榕树上的高音喇叭就对着他家广播,宣读批判文章,呼喊打倒口号,天天如此。中山大学的刘节教授,继承了乃翁的风骨。刘景晨的世美巷老宅原本要保留的,但被开发商看中,要求老宅异地搬迁到藤桥镇潮济村,这事因遭到刘家子女和亲戚的抵制而泡汤了。旧宅风貌荡然无存,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林斤澜,民国12年(1923)出生,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从事专业写作。他的小说多以散文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晚近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豆。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 李茜茜]
关键词:温州 城市 规划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