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研发现,当下二、三线城市限购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特点,即中央政府重视、老百姓期盼,但一些地方政府却态度消极,处于“嘴上拥护、暗中抵触、不推不动”的观望状态。
对此,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等学者解释说,房价背后存在复杂的社会再分配关系,特别是涉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政绩诉求。地方政府是否支持“限购令”,最大压力来源于土地、房产税及房地产业拉动的财政收入。
“如果韶关实行‘限购令’,当地房地产市场将会遭遇重创。”韶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韶关市今年承担了14000多户居民棚户区改造任务,近20亿元的改造资金缺口还需要市里通过土地出让等多渠道筹集解决。”
这位负责人分析说,从地方利益出发,选择“限价”的影响较小,但“限购”会直接减少成交量,土地就不好卖了,从而危及地方财政收入,担心地方经济“受不了”。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不希望“入围”限购名单,但也在为能否完成年初提出的房价控制目标担忧。一些地方官员表示,当“限价”执行不力时,再推出“限购”也不迟,否则房价过高也会被上级部门约谈问责。
事实上,即便“入围”限购名单,也有部分地方在“暗度陈仓”。上海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说,即便在二、三线城市中率先“限购”的台州市,也是“限新房不限旧房,限市区不限郊区”。
与台州相比,浙江衢州市近日发布的“限购令”更宽松,由“限三”变为“限四”,即在衢州市区有3套及以上房子的本地人,才不允许在市区买房。
而此前执行限购政策的一些省会城市,也为自己留下“松绑空间”。像石家庄市,限购范围是除了正定新区之外的主城区,同时放开了户籍制度。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为了在满足限购规定的框架下,保证市场的基本成交量。”
百姓期盼:坚守限购“扩容” 借机“深度改革”限购“扩容”箭在弦上却引而难发,凸显当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艰巨。在京、沪、穗等地,一些市民表示,限购“扩容”给楼市传递了一个明确的调控信号,打破了一些开发商“调控接近尾声”的幻想,这样政府就可以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胶着相持的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楼市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这需要住建部门加快明晰限购名单出台的时间表,不能有丝毫懈怠,防止限购政策进入疲劳期。”陈国强等学者表示,尽管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限购在内容上、方式上会有所差别,但限购还是会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没有国家及时有效的监督,二、三线城市限购很容易流于形式。”不少市民认为,主管部门应强化监察职能,避免一些城市用变相手段弱化“限购令”政策,并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上涨过快和保障房建设滞后的城市严格问责,限期改正。
“不可否认,如果仅仅推行限购政策,楼市调控只是修修补补,从长远来看反而会把房地产问题埋得更深。”广东房地产协会蔡穗声会长坦言,毕竟依赖于行政手段解决市场问题,犹如“按下葫芦浮起瓢”,只有一时之效。“必须借‘限购令’换取的调控时间,加大保障房建设,加快推动房产税、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积极寻求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