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兰洪海:楼市的核心问题是公平而不是价格

2011年08月02日 09:28:43来源:观点地产网责任编辑:姜珂珂字体:【大】【中】【小】
简介:

  过去有一句话:“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也有一些人认为:你看道路更宽了,你的房子更大了,你都有轿车了,你不再愁吃穿了,干嘛还要抱怨呢?其实,这是典型的主仆思维,好像人们得到的这些是谁赐予似的。老实说,人们抱怨的不简单的是仇富还是贫穷,而是公平和正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经常受到一部分人的批判,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平均主义会造成普遍的懒惰,使整个社会失去进取心,永远停滞在贫穷的阶段。而“不均”即不平等则可以刺激人们去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可以使整个社会摆脱贫穷。

  这种观点看上去好象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孔子的“均无贫”的观点恐怕也不无道理。因为“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不均”才是现实中一个绝对存在的差距。我们今天回头看几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会认为他们是“贫穷”的,但在当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贫穷”的。现在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也许自以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时的人认为是贫的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贫寡”与“不均”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贫与寡的感觉,就是因为“不均”的存在,没有“不均”就无所谓“贫寡”。

  这个道理应是最高统治者最应明白和致力的。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却往往被忽略,或者有意无意制造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由此引发社会不安,动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有人类始的整个原始社会,人们都过着没有“贫穷”的生活。贫穷只是到了人类开始所谓文明进步的阶段之后,也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均”之后,才产生的。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贫穷也就存在。想要通过拉大“不均”的程度来解决贫穷问题,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今年以来,调控措施可谓频出,年初的“限购”,近期的“反暴利规定”、“一房一价”、“鼓励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等等。温家宝总理多次明确提出“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问题是房价真的压下了,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了吗?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的。

  关于房价上涨的问题,论述已经汗牛充栋。那么,在高房价的条件下,究竟有没有一种“低成本生存”的可能呢?如果说,政府一直把民生的焦点聚焦在“温(住)饱(食)”上,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这种“温饱”是不可实现的呢?

  人,只有在基本生存条件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更多更大的需求。当新的需求产生时,人们才可能按照自身能力去满足这种需求,这就好比很多年以前没有电视,当电视出现后它会耗费一些家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积蓄,但这却不足以动摇这些家庭的基本生活基础。

  有人说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会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房,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刚需正在犹豫与观望,买房的人不是增加了而是大量的减少。保障房的限制收入门槛已经掩耳盗铃了很多年,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人基本上是很难符合这种购房要求的,而很多本不符合要求的人却一次又一次的混入受保障的行列,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把房价问题经济化本身是不会有任何积极的结果,只能徒增更多人诟病。只有将住房“公平”问题纳入到国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时,住房问题才有可能根本解决。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