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房企资金面异常引监管层关注 贷款下降投资增加

2011年04月19日 09:28:29来源:第一财经日报责任编辑:李茜茜字体:【大】【中】【小】
简介: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问题,再度跃入人们的眼帘。房地产企业“贷款下降,投资增加”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其资金来源既有自有资金,也有境外融资,这引起了监管部门和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警觉。
  “不知道能撑多久”

  “目前自有资金足以支撑,但是不知道能撑多久。一年?一年半?如果房价再下降,开发商压力就大了。”上述无锡房企的总经理说。他向本报记者介绍,前几年市场形势好,开发商攒了不少钱,但靠自有资金开发,很难有可持续性。“现在也有一小部分企业以别的渠道融资,发债、发信托,但是信托开口就要18%的利率,关系好的13%、15%,资金成本太高了。”他说。

  “现在手里有钱还不怕,但接下来恐怕会受很大影响。”江苏吴江一家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大家怕政策再变,都在抓紧开发,赶快动、赶快卖。”

  杨肇锋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的开发商,例如央企、上市公司,不会受影响,因为它们有多元的融资渠道。但中小开发商,则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另外随着成交量下跌,大量的房产中介将会受到巨大冲击。“以前拿地、现在还没交付的,不管银行贷款多难,也得硬着头皮上啊。”他说,“现在资金问题已经反映在房价上了,你上网查查价格,各种变相降价已经满天飞了。”

  境外融资引警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开发贷款额度收紧相对应的是,诸多拥有“境外资源”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充分利用了境外融资的便利,发行相当规模的优先票据和可换股债券。

  比如1月14日,恒大地产宣布将发行55.5亿元3年期及37亿元5年期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债券,利率分别为7.5%和9.25%,两笔共计融资92.5亿。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中资房企境外举债超过30亿美元,包括恒大、碧桂园、龙湖、仁恒、合景泰富、宝龙、雅居乐等。

  中国开发商大规模境外发债的行为,已经引起评级机构的关注。日前,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向部分中资房地产开发商提出风险警告,认为这些近期激进的大规模发债行为将削弱企业的信用状况。今年以来,标普已将9家房企债券(非投资级)的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比去年年底新增了4家。

  新增的被下调评级的房企,包括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等。标普表示,这几家新增企业被下调评级,主要是由于其用激进的债务融资来支持企业扩张。今年其余被下调评级的开发商还有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沿海绿色家园有限公司、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也指出,从一季度的资金情况还不能判断开发商已经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境,现金的流动性依旧保持稳定。但如果银行开发贷款持续收缩,以及房屋销售市场陷入长时间低迷,则有可能对开发商的现金流形成冲击。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