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林育的博客:调控下的温州房开现象

2010年10月15日 09:54:23来源:温州网责任编辑:应胜培字体:【大】【中】【小】
简介:

温州房地产的现状:

   1、投资过快房价攀升。民间资本积累雄厚温州做为一个特殊的城市,经济发展较其他城市也有所不同。大批民营企业的崛起,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千万,亿万富翁。他们在扩大生产的同时,有很大一部分投资于不动产。加上一些温州人在省外、国外淘金,创造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最后汇集到温州。使温州成为GDP超千亿元的城市,给温州房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2、土地资源不足温州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土地被用于房地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民营企业的日渐增多,他们的厂房、宿舍也需要用大量的土地去建设。目前,城区除了南向还有部分可开发的土地之外,其它东、西、北基本已没有可建房的土地了。


  3、 炒楼者日趋增多1998年以来,温州城市居民以户为单位,至少有1/3居民有意或无意卷入炒房热潮。早几年,一些开发商卖房子是通过自己的关系卖给亲戚朋友。这些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买下了房子,原想用于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没想到这批人正好赶上全国促进房地产增长的浪潮,带来温州房市的大好形势,至使原来的房子成倍上涨,尝到了不少甜头,无形之中就卷入了炒房者的行列。


温州民企百强半数搞房地产

  浙江民营经济重镇温州,8月19日发布了一份“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排行榜,值得一提的是,与房地产沾边的企业高达50多家。 一些耳熟能详的温州传统制造业牌子,在房地产行业中大捞一笔已经成为企业家圈子的共知。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庄吉、乔顿、法派、高邦、德力西、人民电器…… 

   民间资金炒楼、民营企业造楼,已经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巨大收益的来源,大量“食利”阶层也由此涌现。但浙江也正开始为此付出代价。一个直接的表象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这些涉猎房地产的企业,发展动力出现衰竭迹象。 在温州百强企业排名中,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中梁置业和巨龙房开分别位于33位和53位,中城建设、东瓯建设、温州建设集团、三箭建设和鸿厦建设分别名列第3、13、19、44和45位。从中可以得出,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温州经济总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温州房开现状:

  温州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600多家,其中有140多家企业(不包括瑞安市、乐清市所属企业)逾期未办理资质审核手续。资质证书有效期限一般为3年,房开企业要求资质证书延期的,应在有效期满30日前,按照申报程序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温州市建设局于9月15日发出通告,对温州市中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温州恒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80家企业的资质予以注销。据悉,这是温州市建设局今年第二次发布类似通告。

  今年4月温州市建设局曾发布通告,对温州开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29家逾期未办理资质审核手续的企业予以注销企业资质。“第一次公布的29家是逾期很久的,有些已好几年了,当时发通告也是为了提醒房开企业要及时办理有关资质审核手续。”市建设局房地产开发处负责人称,此次公布的80家企业,都是去年年底有效期期满的,但至今未提出延续申请,因此予以注销企业资质。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房地产项目之前,必须首先获得资质证书。这两批被注销的企业都为三、四级开发资质,对一、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建设局将提请部、省建设厅注销其资质证书。被注销资质的企业今后不得从事新的房地产经营业务,但仍需承担已开发建设项目的产权转移登记、质量保证、维护维修等售后服务的责任。

取消原因:

  为何有如此多的房开企业被注销资质?分析认为:在房市前景良好的情况下,不少希望涉足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都取得了资质证书,但有不少企业在获得资质证书后并未取得开发项目,或开发一两个项目后没有后续项目开发,3年过后,资质证书就过期了。

  被注销资质的房开企业大部分属于项目公司,这些公司按照项目组织股东,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股东,一旦项目完成了,公司也就名存实亡了。另外,温州市场容量有限,一些项目公司很难持续成功拿地。目前温州很多房开企业追求短平快,只注重既得利益,并未从品牌培育角度从事房地产开发,因此难以出现类似“万科、绿城”的品牌企业。

  温州出现如此多的项目公司,和税费缴纳有关。比如到某县开发房地产项目,一般都要求你在当地注册一个新公司,这样税收会缴纳到当地财政,房开企业只好开发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公司。

 

 

 

 

评论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