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短期需求旺盛
1月7日,国家统计局消息显示,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居全国第四位。在经历了连续16个月的增长后,北京市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日前已冲破每平方米10000元大关,二手房交易均价也逼近9000元/平方米。如何对火爆异常的房地产市场进行釜底抽薪的治理,在众多买房人的迫切盼望中,成为摆在管理者、专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大中城市房价全线上升
北京市房地产官方网站“北京市房地产信息网”显示:2006年1月北京普通住宅销售均价为7460元/平方米,12月竟升至10323元/平方米。其中,东城、西城二区的销售均价超过15000元/平方米。去年全年北京房屋平均售价高达8792元/平方米,与2005年相比,涨幅为16.7%。
尽管2006年下半年出台的针对二手房交易的若干调控政策,增加了交易成本,造成京沪两地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但卖方市场特征依然明显,成交价格持续走高。2006年12月中旬北京二手房交易均价则逼近9000元/平方米。
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同比涨幅在5.8%-8%之间,其中北京等大城市房价月均同比涨幅高达10%。
大盘销售业绩下降
以北京房地产信息网数据为主要测评依据的“2006北京单盘销售排行榜”日前由焦点房地产网发布。榜单显示,首先,大盘时代终结,售房冠军销售额逐年递减。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销售总额却在一路下跌。2004年销售冠军为45亿元,单盘销售30亿元以上的有3家;2005年第一名的销售额则急降至32.5亿;2006年榜首更进一步跌破30亿。其次,薄利多销成制胜法宝。针对一般工薪阶层的普通住宅市场频频杀出黑马,这些楼盘尽管均价在6000元左右,但销售总额依然跻身前十。
房价过高内涵复杂
业内不少专家学者分析研究后,将房地产价格狂飙归咎于土地价格飙升和不合理需求过旺。
业内人士指出: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特征,使得土地供应将出现核心区域地价上升和供应郊区化的特征。
另一方面,被业内称为“不合理的需求”也把房地产价格推向高位。北京市房地产产业协会最新发布报告显示:北京住房总量充足,并不短缺,甚至是潜在过剩。但房屋未得到有效供应,大量闲置房屋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导致了住房分配不公,客观上造成北京房屋供给紧张,房价上涨。
谁在嚷嚷房价看涨
经济学家王东京分析:房价两年内未必会跌,但10年之后必跌。他说,当下房价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人们购买房产,动机不外有二:一是为了自住,二是为了投资赚钱。住房是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房价长期看跌只会抑制炒房,但不能减少消费,不论房价10年后怎么跌,有需求也不会等10年后买房。
王东京说,在普遍认为房价涨幅太快,有三种利益当事人会千方百计阻挡房价下降。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企业,他们利用媒体大造舆论,说房产将大幅升值,以误导人们追涨,那些天天嚷嚷房价长期看涨的人,其实大多是开发商。其余两个当事人是银行和地方政府,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因此,从长远考虑,要平抑房价,促使房地产健康发展,必须把握好自住消费与以盈利为目的投资需求。
投资与消费终将走向均衡
“如果有房产税,房子租不出去或是房租很低,个人就要考虑缴的税可能大于收的租,这个投资就变的不合算或是利润过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出席“2007中国地产新视角——和谐地产高峰论坛”时指出:被经济学界普遍讨论的房产税或是物业税,可以在制度上发挥调节作用,以稳定房地产市场。房产税,就是政府按一个固定比例,对房产征税。随着房价提高,所缴税额也要提高。
樊纲认为征税有三大好处:其一减少租房市场上的供给,其二减少大量闲置房,其三减少过多住大房的奢侈需求。由此产生出人们要为房价的上涨付费,而不是仅仅从房价上涨中得到好处,这样才能在投资和消费间取得平衡。在市场结构中,通过价格变化、税收杠杆自我调节出相对均衡。
中国土地协会秘书长黄小虎则认为:我国目前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部分行业利润过高、甚至是暴利,有悖于市场经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未来对地产行业的调控应从源头抓起,对土地使用的研究和登记必不可少,而诸多手段中“利用好存量土地”是首选之举。
尽管对今年房价涨跌很难预期,但从市场和政策层面分析,房地产需求必将渐趋理性,今年也是看未来房地产走势的关键一年。(记者张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