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房地产投资应运用退出机制 防范楼市风险

2006年02月06日 08:50:34来源:房地产时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楼市投资风险,或由市场变化引起,或由政策变化引起,更多的则是由自己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收入变化引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期房的风险比现房更高。为此,专业律师建议:

  随着调控效应显现,部分开发商逐渐陷入杀价出逃的境地,许多高位入市的购房者也开始体验房价缩水的心痛。由于价格难以成为退房的理由,不少人转而寻找房屋质量、规划等方面的漏洞与破绽,试图将之作为“官方理由”。

  不过令人扼腕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合同和法律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购房者有再多的退房理由最终仍很难得到支持。其实,如果对房产投资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甚至在入市之前已考虑到全身而退的良策,也许就能避免惨痛的代价。

  如何防范住宅投资风险?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许海波律师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正确评价住宅投资的风险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借助专业力量将合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第三,无论是在合同期间内还是产权持有期间,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经营者或消费者,对住宅投资都要建立一个退出机制的概念,并通过示范文本或指导性政策,用条款落到实处。否则,当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时,由于风险承受不均衡,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期房市场风险

  提醒:关于财产缩水风险的防范,无论是国家立法、政策立法还是购房实践,都缺乏比较系统的考虑,缺乏一个有效的体系来化解市场剧烈波动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案例:2004年6月,李先生在某一热销楼盘处按揭买了一套房,每平方米售价为10000元人民币。到2005年10月份办理小产证时,李先生听说开发商将二期新开发的房子作为动迁安置房处理,房价每平方米才5000元,自己足足损失了一半。李先生认为,开发商将二期房屋变性为动迁安置房的做法本身存在欺诈,也严重影响楼盘的品质和价值。于是,他想退房,但开发商以不存在违约行为为由拒绝。

  点评:房屋价值回落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住宅投资作为一项产权投资,受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其市场价格是变化的,可能升,也可能降。在合同中一些简单的违约责任条款并不能解决真正的深层次问题。前段时间,有开发企业在楼盘预售阶段,提出了“承诺补偿价差”的促销制度,引起市场的关注,当然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质疑。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正是针对购房者对降价风险的考虑,这一理念对我们今天讨论的退出机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房贷款风险

  提醒:银行的贷款政策。比如提前还贷的罚金政策,是对住宅投资的退出机制有制约的。再比如浮动利息政策,这对购房者来说,中长期都是有影响的。

  案例:2005年4月7日,马小姐通过中介公司与彭先生签订了一份《购买意向书》,定购彭先生预购的位于宝山区某路的一套期房,购房总价为131万元,并在签约时即支付意向金3万元。4月10日,双方在中介的安排下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马小姐支付彭先生房屋预付款39万元,并约定由其负责办理银行贷款手续支付剩余款项,然后彭先生办理产权转移及交房等手续。后马小姐以不符合从银行办理贷款手续的条件,无法获得银行购房贷款支付剩余房款为由,要求解除合同。

  点评:住宅投资,必须考虑到自己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的风险。因为贷款购房,公民必须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还贷。贷款投资,虽持有产权,但如果还贷不能或很吃力,生活质量会被迫下降,同时自己的银行信用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住宅投资,应当考虑到收入变化的风险和清偿贷款的风险。这在退出机制方面,无论是政策,还是合同约定,都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期房合同风险

  提醒:在目前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除了价格,如何利用自身的合同主导权,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也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2005年3月19日,许先生与上海复旦科技园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上海市商品房预售合同》,双方约定许先生向复旦科技园购买和平花园二期6幢8层某室房屋,暂测面积为137.02平方米,建筑层高为2.8米。7月24日,双方对该房屋进行交接,实测面积为136.43平方米。10月21日,许先生到复旦科技园售楼处领取小产证时,发现土地的使用期限为2004年4月26日至2062年10月23日,仅有58年的使用期限。许先生认为开发商在签订合同时未告知其土地使用权期限而构成欺诈,因此希望解除合同并赔偿其所有损失。

  点评:除国家法律规定以外,通过合同约定是住宅投资者规避自身风险的主要手段。买房与签订合同的过程,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的过程。通过约定来确定未来在一定条件下的退出机制,可以将自己的风险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反,如果合同签订不当,有时只能吃哑巴亏了。按照现行的司法与审判实践,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从法定。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除了因履约能力而约定合同解除权以外,也可以包括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解除合同的权利和对价问题。这样退出机制可以将购房者的风险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期房政策风险

  提醒:政府的政策是可能发生变化的。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