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买房子,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支付能力强劲者都不知道该看谁的脸色,2006年,这样局面仍将延续。上海像一盆突然扣翻的水,但起码上海的变动摆在了明处,北京看起来平静,其实不然。
自认为寸土寸金的好房子,摆在北京城却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南方地产商以他们细致、实用以及对于象征着权贵物符号的四处挥霍,遮盖了北京房地产的半壁江山,但却始终得不到舆论的认可。事实上,地产界无不视北京为房地产资讯的核心发布地,所有的新概念几乎都是从北京敲响,SOHO、MOMA(告别暖气空调的房子)、阳光100、城市花园等等。开发商几乎是最大限度地把意识形态、国际化符号、稀缺资源的价值感,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北京楼盘的名称几乎就是一篇诗章,庞大到让外地开发商只能极端低调或是大声地不屑一顾来回避自己并不擅长的地方。
但南方投资者拥有着让北京地产商感到莫名其妙的大把现金,当两个北京地产商在土地拍卖现场以100万、200万的加幅竞价时,七个联手的浙商可以当时拍出3亿现金,令所有的人都像在梦境中款款离去。北京地产商喊道:难到财富意味着一切?
这是一场天经地义的较量。一些人拥有财富,而一些人拥有思想,二者彼此不屑,在现实中他们也水火不容。北京的土地变得更为昂贵,北京地产商已然挨不了这样的苦日子,纷纷去二线城市淘金,而南方投资者像凿开了商业世界的一个孔洞,尽管土地昂贵,但全国涌向北京的购买力令这里的房子依然可以带给他们想象不到的利润。一位开发商这样形容南方人:“他们几乎想卖掉在南方的所有资产,来北京买地投资。”
事实上,南方地产商盖出的房子,实用、精细,尽管在设计上有种种指向不同的符号堆砌之嫌,但毕竟这不是他们瞩意之处,如果按每一米的物品能卖多少钱,北方开发商的产品绝对不抵南派地产商。
当南方地产商在北京复杂地表达着自己的诚意时,潘石屹的博客超过了100万,他呼啸着自己的影响力,四处奔走,在大江南北他已经完全蜕变成了一个“符号”,掠过山西时老潘拦下了准备去上海买房的煤商们,一举卖出了将近一亿元的潘氏豪宅。北京地产商几乎是整体出离,甚至从不出京的首创也开始在长三角买地,这意味着北京概念的“明升暗降”,“扩张”看起来是多么体面,但现在这样的概念也只能在北京之外兜售了。
而北京在南方人财富洪流冲击中,似乎有妥协向“后概念时代”的意味,从或是宏大或是飘逸的标榜中,一下子开始随和起来,从“富力城”到“富力又一城”,从“国美第一城”到“国美又一城”,如果是北京地产商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这样的复制方式,但现在主角已经不是这些意气风发之辈了。
北京开始“混搭”,尽管有些生硬,但起码在变动,总比一个铁打的圈、水泼不进、为垄断利润笼罩要强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