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房地产发展中的问题

2006年01月06日 09:15:44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查看评论

  2005年底,我们多次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听到官方或者经济界表态,对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等的改革“是不成功的”的论断。在央视一档年终盘点节目中,将房改、医改、教改“三改”部分误区解读为“三高”和“三怕”。

  从1998年开始展开的住房制度改革,引发了住房市场化的演进。从那时开始,沿袭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宣告终结,代之以“货币化”的住房福利。作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系列公有单位职工福利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子项,房改牵动乃至改变了数千万家庭的生存状态。市场化的力量使得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增加,城市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使得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利房的货币化以后,使得房源在市场上统分,房价也随行就市。

  在采取市场化的同时,我国还对中低收入家庭推行的特殊的优惠政策,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城镇居民获得家庭住房的途径一般有二:一是商品房,二是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房(廉租房没有产权)。由于土地等特殊政策,使得这些房子获得了市场商品房同等的价值,却是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到。经济适用房价值和价格的剪刀差,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使得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被某些特权独断的现象。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整体上看房地产市场在一个阶段内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而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更是杯水车薪。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包宗华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这几年,我国每年供应中低收入者的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只占总投资的6%左右,覆盖面为7%。这样低的覆盖面,差距过大,很难抓到核心问题”。这样一来,经济适用房虽然能够部分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但是整体看难以较大范围满足适宜人群的需求,缓解商品房供应的紧张现状。

  这样看来,对于那些200平方米以上的跃层的经济适用房,那些开着“奔驰”住经济房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近年来,由于投资渠道单一,房产成了投资的热门,节节上升的城市房价,也日益成为一些普通城市居民的压力。由于政策性房源分配的不足和部分错位,加之福利房的“货币化”和“市场化”,使得我们社会逐渐形成住房分配的二元结构形式:一边是小部分收入水平很低的普通市民,他们已经失去购买住房的能力;一边是高收入群体,他们当中没有购房的已经很少,这些群体只有投资购房甚至投机炒房的需求。而在房产投资人群中,恰恰又有一部分的经济适用房获得者重叠。

  检讨本轮一些地方出现的房价暴涨,原因很多:如利益链下的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垄断市场,开发商牟取不当暴利,热钱炒高楼价等,不健全的市场成了市场化改革出现局部误区的症结。实际上,个别城市的老百姓已经被一些背离了市场价值规律的房价所抛弃,真正的需求已经被假象,住宅的居住功能被扭曲。

  这样看来,始于去年初的宏观调控的深远意义和深邃眼光。官方或非官方对于房改的检视体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相信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是时日问题。

[编辑: 章魁波]
关键词: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