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创新模式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鹿城区作为温州的核心城区,老旧小区(危旧房)存量大,建筑结构老化、消防设施缺失、抗震标准低,普遍存在房屋质量差、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鹿城区政府发布《鹿城区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通过外迁置换、原拆原建两种模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以有效消除老旧小区危旧房的安全隐患,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升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是直击民生痛点的改革创新探索
鹿城区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实施方案重点通过外迁置换、原拆原建两种模式推进。
外迁置换模式,主要适用于有意愿(意愿率达到规定要求)在统筹房源范围内进行外迁置换,报经区政府同意实施的老旧小区。腾退房屋和原址土地由承接旧房单位统筹利用。原拆原建模式,主要适用于未列入年度拆征计划,C、D级危房集中且不具备修缮价值或无法通过修缮加固实施整治解危的,具备独立施工条件,通过原拆原建不影响周边房屋安全、不影响地块整体开发利用且能够完成解危并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的老旧小区。对整个老旧小区(危旧房)进行自主更新的由区政府一事一议研究明确。外迁置换模式,既让居民快速远离危房威胁,又盘活了存量安置房资源,实现了解危与去库存的双赢;而原拆原建,尊重了居民对故土的情感依恋。
当然,“以旧换新”并非易事。从房屋价值评估的公平争议到居民意见协调的复杂博弈,从资金筹措的“压力山大”到过渡安置的民生考量,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治理能力。如何让评估标准更透明?如何让不同诉求达成共识?如何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民主协商里,藏在科学规范的制度设计中,更藏在把好事办好的民生情怀中。鹿城区的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探索,正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城市发展中的难题,用精细化治理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工作
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工作,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工作,要做好宣传解释,以争取居民支持和配合。多渠道宣传政策,通过社区公告、媒体报道、政策解读会等形式,详细介绍“以旧换新”政策的内容、流程、优势及补贴标准,让居民了解政策内容和好处,争取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必须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让居民参与决策、监督全过程。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无论是外迁置换的新房购置,还是原拆原建的重建资金,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政府财政支持设立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专项资金,整合各类相关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居民提供低息、长期的贷款,如公积金贷款支持原拆原建项目,缓解居民资金压力。
三是科学评估房价。房屋价值评估是外迁置换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居民切身利益。应建立公正、透明、科学的评估机制,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评估机构,按照市场规则和相关标准,对旧房和置换房源进行合理评估。同时,建立评估结果公示和复核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评估结果公正合理。
四是加强房源保障。置换房源是外迁置换的基础,必须加强保障。政府应加大房源筹集力度,通过盘活存量安置房等方式,增加房源供给。同时,合理配置房源,根据居民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房源位置、面积、户型等,提高房源适配性。
五是完善配套措施。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需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务。在政策方面,出台税收优惠、公积金支持、金融信贷等政策,减轻居民负担,提高积极性。在服务方面,做好房源信息发布、选房购房指导、产权办理等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加强对新安置小区的管理和服务,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解决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让居民真正受益。温州鹿城区城镇老旧小区(危旧房)以旧换新的改革实践探索,不仅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要求的积极回应,更彰显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来源:温州日报
林冬晓 潘晓风 王金燕 梅文娟
作者单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