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再次定调楼市: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大篇幅提及房地产市场,表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明确的政策导向为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清晰指引,也为各地落实相关部署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在3月9日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进一步细化了稳楼市的具体措施,提出将协同有关部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这一表态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更强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下一个五年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此次的两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站在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关键节点上,温州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从“救市”到“稳市”改变 两会聚焦楼市“止跌回稳”
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定调是“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则调整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变化反映出政策方向的进一步聚焦和强化。
此外,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关工作部署中,特别提到“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表示,“楼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楼市股市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更好地促进价格温和回升。”
与此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施“降准降息”,同时提高财政赤字,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拟安排4.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收购存量商品房以及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的账款等。这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特别支持。
3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说,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还有下行空间。
从“优化”到“调减”调整
政策“组合拳”助力楼市回稳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住房需求的表述呈现出逐年调整和深化的特点。2022年,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着重强调对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2023年,政策进一步聚焦,提出“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更加精准地锚定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2024年,表述进一步细化为“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既强调了刚需的重要性,又突出了改善性需求的多样化特征。
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在延续以往政策方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和释放住房需求的潜力。
对于房地产政策措施,以往的常用表述是“优化”与“调整”,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地方调控政策的基调定为“调减”,其含义十分清晰,即房地产领域的限制性政策将只减不增。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计划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将着力抓三件事:其中就包括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以及城中村改造方面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再继续扩大改造规模。这意味着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规模将更上一个台阶,从中将释放出一大波的购房需求。
今年初,温州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叶伟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2025年城中村改造工作,我市已提前谋划、储备了市区范围城中村改造项目31个、涉及1.6万户、总投资640亿元……下步,将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国家专项借款下达的具体情况,按照“重点工程优先、急难险要优先、条件成熟优先”的原则,对储备项目进行筛选,择优实施,2025年计划实施城中村改造超8500户;二是实施房票安置,加快城中村改造和安置节奏,让群众使用房票直接购买商品住房,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消化存量商品房,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健康发展。
从“控增量”到“活存量”
房地产调控“双向突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房地产去库存,但从上述工作部署中看出,房地产去库存仍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合理控制新增用地”与“收购存量商品房”双管齐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政策组合拳。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管控新增用地的供应规模与节奏,避免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无序扩张,从源头上减少了未来潜在的库存积压风险。另一方面,积极收购存量商品房,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有效盘活了现有资源,消化了部分闲置房源。这种双向发力的策略,既控制了增量,又消化了存量,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量”到“质”转变
“好房子”写入顶层设计
此外,“好房子”首度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将发生深刻转变,从过去单纯的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好房子”建设将驶入“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3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回答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有关问题时表示,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此前,温州市住建局发布《温州市住宅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并于2024年7月1日起试行。导则从建筑、结构、给排水等8个方面指导和规范住宅建设工程设计的品质管控,助力“好房子”打造。
总的来说,“好房子”的打造将助推房企转向“精工细作”。这一转变不仅是市场供需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人们对住房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需求结构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演进。这意味着未来市场将更加注重住房品质和居住体验,高品质住宅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未来,房企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力和品质感,从“做加法”转向“做减法”,从“规模扩张”向“精工细作”转变。这意味着房企需要在产品设计、施工质量、社区配套以及智慧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打造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好房子”。
在“稳”与“好”中破局
温州“好房子”时代或将来临
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潘安平教授分析认为:“今年全国两会将‘稳住楼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2025年楼市稳定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央要稳住楼市的决心。这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活力,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好房子’的要求,表明‘好房子’的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共识,建设‘好房子’将成为温州楼市今年的新亮点。‘好房子’建设能够激发温州新的市场需求。当前,温州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高质量的住房供给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因素。而‘好房子’是将需求端措施转化为实际购房行为的关键。”
近日,由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作为指导单位,温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主办,温州晚报承办的“强城为民 幸福安居”2025温州“新春好房焕新购”活动于1月9日正式启动,线上展示、推荐温州全市范围内在售高品质住宅楼盘。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上线2个月时间,参展项目线下累计成交商品房住宅825套,累计成交金额超20.4亿元,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一季度商品房住宅销售上杨。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两会再次定调楼市: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记者:胡林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