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防大起也要防大落降价潮开启在“金九银十”尾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以绿地、龙湖、中海、万科为代表的龙头房企率先降价。一些楼盘的降价幅度甚至达到了20%~40%,超过业界预期。
与2008年的普降不同,此次降价潮有些微妙的看点。价格战从“不差钱”的一线企业开始,而不是从“资金链紧张”的中小房企开始,耐人寻味。一线房企资金雄厚、产品线长,之所以选择降价,其资金面的压力应在其次,更重要的考量恐怕是在市场观望期通过降价打破观望,率先收割已所剩不多的刚性需求,从而挤压中小房企的市场空间,达到打压竞争对手进而整合市场的目的。而这样做的可能后果是,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房企会在压力之下或割肉求生、或转让项目甚至仓皇跑路,一切皆有可能。
但如果全面大幅降价成为现实,对整个行业和市场来说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下,限购、限贷等政策已将投机和投资需求打压殆尽,市场容量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与调控之前相比已巨幅萎缩,尤其是在限购严厉的一二线城市,量是固定的,“以价换量”难于实现,房企之间比赛价格跳水也只能是互相残杀,结果是整个行业全面萎缩。
房地产这个拉动了数十个行业增长的事实上的支柱性产业的萎缩,将可能带来整个经济的“硬着陆”,其后果可能会是经济萧条、失业率攀升、城市化进程减速、百姓资产贬值、生活水平下降,这是我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国家在过去几年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主因是房价出现了超出人民承受力的大幅上涨,是为了民生考虑,但调控的目的一直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并非令房价迅速下降。一国的经济也好、产业也好,都是以健康、平稳的增长为宜,大起大落都是对经济结构的严重破坏。当前,在货币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行政手段多管齐下治理下,房价跑不过GDP和CPI,实质已经为降。而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信贷紧缩已使得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一些产业产生经营危机,房地产行业的萧条迹象也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审时度势,适时对调控政策进行某些细节上的微调,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温总理10月25日表示,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样的指示恰逢其时。温总理的指示当然不能理解为调控全面放松,而应当是调控应更具灵活性和预见性。从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一项政策对市场产生效果,一定是有一段滞后期,因此制定政策的预见性和灵活性就很重要。房地产调控也不应例外,当市场初现下滑征兆时,就应当充分储备政策工具,准备适时进行政策的微调和预调,预防可能出现的全面大落。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