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淘房网  >  房产资讯  > 正文

中介公示价格仍可商量 “一房一价”缘何难落实

2011年05月03日 09:51:58 来源:北京商报 查看评论

 

  并非全部中介都用“撤贴”的方式来应对“一房一价”。

  记者昨日来到链家地产新光熙门店,看到在店内橱窗上,整齐悬挂着至少8个房屋出售的广告信息,单价从185万-295万元不等。“上面的价格能商量,至少能减2万-3万元。”当记者指着一套橱窗内标价185万元的两室一厅询问时,该店置业顾问王会彬痛快地表示,这上面标的所有价格都能商量。“能在外面挂出来的都是房主急于出售、价格不高的房子,所以最后的成交价格都比上面标的价格低一点。”王会彬指着其中一套标价210万元的房子告诉记者,其实这套房子前不久已经出售,成交价格为208万元,只是店里还没来得及把这个信息从玻璃门上摘下来。

  “不是我们不想贴,二手房跟新房还不一样,除了极个别独家代理的房源外,很多房源的房主都是一房多委托,可能在我这挂个牌,在其他中介也挂,每家中介给房主评估的价格或多或少都有些出入,这就让我们很为难。”上述多家中介的店员均告诉记者,在二手房的买卖过程中,房源共享是行内的“潜规则”,既有连锁门店内部的共享,也有房主一房多个委托的共享,前者由于有总部统一管理,监管起来尚属容易,而房主的多家委托却是无法控制的。“明码标价对二手房来说太难了,很多房主自己也不清楚能卖到多少钱,可能在我家少报5万元,在其他家就多报5万元,最后能卖到多少是多少,而且根据规定,得拿到卖房者书面认可的委托书才算真正的明码标价,这几乎就是不能完成的任务。”一家中介的店员告诉记者,卖房者怕被一家中介“套牢锁定”,往往不愿轻易签合同委托。

  开发商钻空子高报房价

  “应对‘一房一价’开发商会采取先高价申报、再打折的做法,这种游戏在任何打折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谈及开发商规避“一房一价”的歪招时毫不避讳地指出,由于政策并没有定价环节的监管,只监督定价之后的涨价,开发商完全可以在备案的时候报高价来规避政策。“比如,一个本应报2万元/平方米的项目,为了怕备案之后不让提价,开发商很有可能把本案价格一次性提高到2.5万元/平方米甚至更高,再通过不同的折扣率一点点释放价格浮动。”

  “在拿地环节没有限制价格,反而在买卖环节设定了上涨空间,这本身就是不符合程序的,开发商肯定从自身的利润考虑,要报高一点,有操作的空间。”而一家品牌房企负责人更是指出,在房地产调控领域执行一房一价之前,相关部门应在土地拍卖中对未来的房价进行限制,从而让大家对未来的市场有个预期判断。

  而事实上,高报低卖,为规避一房一价留有余地的并非只有新房市场。

  “询价啊,你看好哪套房子我们直接给你报价。”在昨日采访的间隙,链家地产新光熙门店店员在接待另外两名购房者询价时一再表示,“现在买房的不多,房子的价钱还有的谈”。

  “商品房是开发商自己盖的,定价权在开发商手里,但二手房是小业主自己的,可能今天在我这挂牌一个价,明天市场好了又提一点价格,市场不好议价空间会大一点,这些正常的市场波动并非是中介能够控制的。”北京一家知名中介机构负责人坦言,相比于新房来说,二手房的买卖本身受市场波动较大,且房屋产权属于个人,实施上述明码标价的难度非常大。“如果强制执行,最终很可能小业主都会报一个特别高的价格,再随机进行调整。”

[编辑: 李茜茜]
关键词:中介 房价
转发到:温网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评论区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温州网保持中立。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