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内两次提高准备金率,在CPI高企的压力下,央行政策收紧的意图明显。然而,作为反映资产价格的重要一面,房价并未出现更为明显的下滑,需要指出的是,经过9·29新政的约束,地产整体的状况并未出现趋势性变化,成交量和房价盘整维持的状况依旧。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收紧对地产的边际影响还未体现,在资产配置途径依然单一的情况下,如果未来物价的走势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房价上行的压力很大,楼市的泡沫会进一步加剧。
从历史经验看,我们可以把目前的经济态势跟2006年做类比。2006年4月份加息以来,地产成交和价格并没有在中期内发生明显的改变,当时也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M1同比在18%,M2同比在17%的增幅,我们看到的是房价在18个月后见顶开始回落,而销售增速单月同比在21个月后开始为负。当然,不能排除当时2008年整个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就当时而言,也出台了控制房地产的相关措施,国内的通胀水平也开始慢慢显露,地产之所以维持这么长时间似乎可以拿上文分析的因素来解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经济环境有着特殊性,政策不具备复制性,因此二者简单类比也没有任何意义。可以明确的是,在目前销售增速开始回落的情况下,如果持续的萎缩必将导致地产的基本面的调整,可以观察的因素就是新开工和土地购置面积。
目前看,新开工面积单月依然超过1亿平米,开发商拿地的热情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冲击,投资的继续强劲保证了地产在未来6个月内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地价的支撑和流动性的总量规模决定了未来的房价不可能出现大跌的态势,如果经济受到了一次性冲击,届时可能是地产整体调整的触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