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文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员,他干这行已经6年了。去年公司的一个新项目开盘时,张成文发现售楼处的工作人员里多了一些从几家银行派驻来的新面孔,她们专门负责商业贷款的咨询和办理的,而且效率很高。李持缨:“全国的公积金管理机构它的人员规模都是比较小的,而且它作为一个市场上,唯一的一个产品,都是由一家来操办,就是面向全市的楼盘,所以说不可能做到像商业银行那样,他把他的贷款申请前台、受理前台延伸到售楼现场,公积金中心没有办法做到,我只可以坐在我的办公地点等着你来找我,而不可能我去找你。”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公积金贷款的服务显然比不过商业贷款。而公积金贷款较低的利率,使商业贷款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了竞争对手。
记者了解到,许多开发商之所以不做公积金贷款,除了回款慢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有些银行与开发商之间会有某种强制性协议。
李持缨:“开发贷款我们是不可以介入的,这时候他(开发商)可能跟银行有一个合作关系,说我给你开发贷款,那么你把你的这个商贷也给我,那么他们可能就有一个合作吧,咱不叫不正当竞争是较合作的关系,所以这是存在的但是这么做的话,应该坦率地讲,实际上剥夺了买房人的一种选择。”
看似是竞争对手,事实上,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银行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
李持缨:“是这样的,就是这个钱是用我们的钱,包括风险也是我们承担,但是呢我们不是金融机构,所以说发放的手续以及从你账户上扣钱、划钱这些工作都要委托银行去操纵,是这么一个关系。”
据了解,公积金存在银行的利息,以及个人还款利息均为公积金管理中心所有,中心只是拿出利息的5%给托管银行作为手续费,而相比之下,银行用自有资金做出的每笔商业贷款都可以获得100%的利息回报。回报如此悬殊,银行当然会把商业贷款做为首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这是商家的必争之地,那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好的业务让给你公积金啊?你除了有一个比我低一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之外,其他的优惠都没有,对不对?那这个业务我为什么要让给你啊?”
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将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于“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隶属于地方政府部门。但实际上,许多地方的公积金管理中心正扮演着一个“金融机构”的角色。汪利娜认为角色与职能的不相符是导致当前公积金问题的根源所在。
汪利娜:“就是说你现在在银行不断地竞争的情况下,你公积金在这个市场上到底怎么定位,你跟商业银行的区别是什么?如果你这些都不清楚的话,你再不改善你的金融服务,那你肯定在这个竞争中,你是没法跟现有的这些商业银行竞争的。”
张成文:“如果您的证件也是非常齐全的话,20分钟就可以做完。”
目前在北京,商业银行入驻售楼处现场服务的情况十分普遍,银行与开发商的合作使银行争取到了更多的个人贷款项目,楼盘的成交率也提高了很多,银行与开发商互惠互利。但对于商业贷款的便捷,公积金贷款却并没有什么举措。
张成文:“我们给他提供住房公积金的电话,公积金要自己跑,相对麻烦些。”
由此看来,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基本是银行追着客户走,而相反,公积金贷款则要求客户追着贷款中心走。而且就目前来看还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