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封"公开信"引关注 千亩土地所有权究竟归谁?

2007年05月17日 09:47:32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责任编辑:章魁波字体:【大】【中】【小】
简介:

  四十年前,展茅人为改变穷困面貌义务投工数十万个,围海造田1643亩。到如今,土地被镇政府“征用”,引起村民不满。村说产权归村,镇说产权归镇——

  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许可下,实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展茅镇的土地综合开发却遭到当地村民们的强烈反对。

  “几十年的村集体所有土地,展茅镇政府凭什么擅自收归镇里?又凭什么年复一年将这些土地以每亩5万、7万、10多万元不等的价格出卖给他人?”在采访中,展茅镇梁横村的村民们对展茅镇政府的做法表示不满。

  一封“公开信”

  2007年3月,一封来至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展茅镇的“呈致展茅镇党委公开信”(以下称公开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该信中称:

  从1959年起,我们用三四年的时间义务劳动建起了大使岙、坛弄、杨岩等三座水库,从而告别了展茅易旱易涝的历史,为持续发展农业创造了条件。

  从1965年开始,展茅人民又用五六年时间进行围海造田,建起了东起长峙山,西至茅洋七石咀,全长2308米的展茅海塘。在此前后,海塘多次遭受强台风袭击倒塌修复,再倒塌再修复。展茅人民公社的12个大队,不分性别不分社员干部,小从17岁,老到70多岁都参加到义务劳动中,换来了围海造田1640亩的果实。这些工程先后用了3600多个日日夜夜,投入近50万个义工。

  40余年过去了,参加过当年义务劳动的人们中已有部分离开了人世,活着的人在谈论往事时,场面仍然历历在目。

  1968年和1973年,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展茅人民公社革委会分两次将所有围垦出来的土地按谁投劳谁得益的原则分配到各村,还所有制于村集体,土地划分上下畈两块。上畈种水稻、棉花;下畈建滩晒盐。上畈合计分配到村825.35亩。下畈合计分配到村802.6亩。

  土地分配到村后,各村积极性高涨,纷纷组建专业队,买工具购设备,筹集生产资金。合计投工4756个工。分摊到各村负担的借贷资金53700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上畈试种水稻、棉花初获成功。下畈盐滩产出优质高产盐。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效益,1980年公社决定集中各村土地,实行由公社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收益分配,公社和盐业局采取了合股晒盐等措施。土地归村所有制不变。公社每年拿出2万元按围塘投工多少返回各村。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张竹昌(展茅镇原书记)调走。

  然而,张禾波书记来展茅镇工作后却一反常态,将全部土地收归镇里,并停止返还各村2万元资金。在此期间还年复一年将土地以每亩5万、7万、10万元不等的价格出卖给个私经营。展茅村民不满,纷纷要求继续以谁投工谁受益的原则调整利益分配。但始终无果。

  该信还提出了八条处理建议请求,后面附有松山大队、田公岙大队、林吴大队、路下徐大队、上泮孙大队、横街大队、柴家大队等支部书记、大队长和部分村民代表的签名。时间是2006年11月29日。

 [1] [2] [3] [4] [5] 下一页

 

 

网友评论

  • 昵称:
  • 验证码: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