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公开表达了“楼市调控有六大难点,调控压力前所未有”的观点。这位曾任杭州市长的住建部官员,所坦陈的六大难点值得我们关注并思考: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现在中国城镇化率还不到50%,每年大约有1500万的农民进城,住房刚性需求旺盛,所以调控难度非常大;二是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三是全球化的热钱涌动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相结合;四是房产持有环节税收制度缺失;五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房价越高,土地价格越高,而土地价格越高,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钱就更多。六是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十分巨大,一些沿海城市房价暴涨,与发达国家一些地区的房价并驾齐驱,而内地一些城市房地产业刚刚起步,如2008年甘肃酒泉地区一些住房每平方米仅1000元人民币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刀切”的办法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全国来说很难有非常好的效果。
前几年,只要调控一出台,楼市会立即跌入冰点。但是以抑制需求为核心手段的调控政策,往往带来更激烈的报复性反弹。如今,公众特别是高端客群已经察觉到了楼市的运行规律,因此今年以来的三轮调控,每一轮都被称作是“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但并未对市场信心造成本质性的打击。由于市场心理的日渐成熟,透明售房网的成交数据在经过一小段时间的盘整之后,总是迅速地恢复到正常水准。
即便如此,今年以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仍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正如万科[简介最新动态]总裁郁亮日前在杭州所指出的那样:政府已经厘清了对房地产的重新认识,就是政府和市场各自承担责任,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去解决这个问题。明年的保障房建设是1000万套,这是代表中国社会巨大的进步,如果说这个政策能够在未来“十二五”规划期间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的话,那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春天将再次来临。
在城市化过程中,真正对房价敏感的也正是中国房价问题的造成者——处于25-35岁年龄段的年轻购房者。如今购房最迫切的,是进入谈婚论嫁阶段的城市白领,他们对房屋的刚性需求很强,一定要买房才结婚。不过,许多人目前收入水平尚不足以购房,因此,他们对购房预期最高、房价耐受力最差、抱怨声最大。但由于这个人群均受过良好教育,在网络时代具有很大“话语权”,常常通过互联网把对房价的不满宣泄出来,使得房价成了社会的问题。在土地供应制度和“买房结婚”传统观念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房产消费的金融创新或许是让年轻人买得起房的重要途径。在中国人原来的观念中,按揭贷款这样的超前消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甚至没有很高道德水准的行为。看看今天人们对“按揭”的歪解就能体味到这种旧观念的残留气息: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层层揭你的皮。这也是目前中国住房按揭贷款创新发展缓慢的文化因素之一。但是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如果一个年轻人通过按揭贷款去买房或买车,然后买更好的衣服,生活得更舒适,他在工作上也会更自信,他去谈生意的时候,带来的机会和收入以及所谈项目的成功概率等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可以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他未来赚到的钱可能会更多。”早从1938年开始,美国就围绕住房按揭贷款进行了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以获得更充裕的资金供应,购房者在按揭贷款上拥有更多元的支付方式。相比之下,中国的地产金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和城市化进程一样,中国的金融化进程是不可逆的,它不仅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更将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锤炼中国人的思维、创造力甚至价值观体系。目前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情况,差不多相当于1938年之前的美国。商业银行基本都是自己吸收存款资金、自己放贷、自己收账,当然也自己承担坏账风险。那么,银行对放贷行为自然不会随意,而是会对借款方的还贷能力严格审查。因此,房价的波动要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严重的冲击,其可能性相对较小。在很大程度上,这和股市有点相似,股市从2007年的6000多点跌到2009年的不到1800点,不少人亏了很多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如果房价跌20%-30%,甚至40%,影响会是类似的。这样说来,房价所关系到的主要是政治上的稳定,而不是经济上的稳定。因此在讨论房价时,要充分理解它的政治属性,否则来自不同领域的评论人士就很难对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