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格路175号蔡元培故居(今华山路303弄16号),为其去香港前在内地的最后居所。2000年被设为上海蔡元培故居史料陈列馆
周汝昌手绘胡适北京故居东厂胡同一号大门
“他们的立身处世,所追求和所持守的乃是多奉献,少索取;重精神,轻物质;约己严,侍人宽;要富而仁,不要富而不仁等,他们的人生态度是求实的,他们的人生理想是远大的,他们的人生境界是高尚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对购房和租房的取舍了。”
“住者有其房”,是人们的生活理想。这个问题的直接表现是,购房的消费者和卖房的地产商的问题。但并非这么简单,仅仅限于买卖双方而已,其实还涉及到供应土地的地方政府和制定政策的中央政府,更何况还另有投机客和炒家。所以,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为了解决问题,除了立法严禁投机客和炒家以外,希望有关各方都能各尽其责,做出应有的贡献。
仅就消费者而言,沒有住房,想买住房,这要求,完全合情合理。有条件,就买。沒有条件,能创造条件,包括向银行按揭、向亲朋借贷等,也可以买。但如果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则不妨暂时租房住,订个计划,等条件具备了,再买。
所谓“住者有其房”,是指住者,要有自己的住房,也就是住房是属于自己所有的。但是除此以外,大概也是泛指有房可租吧,尤其有经济适用的廉价房可租吧。
租房住,并非只是今天的特殊现象,历史上早就有过。我走笔到这里,不禁联想到蔡元培(1868-1940)和胡适(1891-1962)两位先贤租房住的故事,特简介如下,与大家分享。
蔡元培先生出生于1868年1月11日,至1936年1月11日,按当时还广为流行以虚岁计,则已届70岁了。尽管在当今的高龄化新时期里,人寿越来越高,已经是“70多来兮,80小弟弟,90才稀奇”呢!但是在此前,一个人能活到70岁,则是少有的幸运。正如俗话所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啊!所以,蔡先生的一些好朋友和好学生想给他老人家做70岁大寿,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自古以来,为人做寿,是非送寿礼不可的。那么,送什么样的寿礼呢?这就大有讲究了。所送之寿礼最好要为老寿星所亟需并乐意接受的,也能表达大家的一份诚挚的心意的。大家本着这个原则,经过认真考量,反复讨论,最后商定,由大家集资购买或兴建一套房子作为寿礼。因为,蔡先生一直没有自家的住房,特别是到了晚年依然如故,还得租房子住。
据统计,蔡先生于1928年8月,已年逾花甲,六十又二岁,举家离开北平南下,定居上海,至1937年11月,偕妻携子离开上海南下,避难香港,前后九年之间,在上海先后租房竟然多达五次:慕尔呜路升平街243号、极司非尔路49号、静安寺路静安别墅54号、愚园路884号、海格路175号。几乎是过一年多点时间,就得搬一次家,总是寄人篱下。搬一次家,是相当麻烦的事,常搬家,显然不利于老人的身心。